本帖最后由 最美三八 于 2012-7-17 09:24 编辑
我在默默地看着你
这件事发生在刚开学的时候。记得开学两周左右时,我们班的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学*状态。只有小宇,上课时老不在状态,要么翻看课外书,要么两眼发呆,要么直接趴在桌上。让他读书,他不知道读哪儿,让他写字,他写着写着就停住了,在那儿打愣,等我提醒他了,他才回过神儿来。作业完全是应付了事,书写不认真,语句丢三落四…… 起初,我以为是他家里有什么事儿了,就打电话问他家长。他的家长说没啥事儿,让我看紧点儿。于是,课堂上只要我发现他走神儿或做小动作,我都会及时地“逮”住,不是当着大家的面响亮地点他名以示提醒,就是让他站会儿醒醒神儿。偶尔,他的眼睛发亮了,我也会及时地加以表扬……我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可是我所期望的效果却始终没有出现。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进行大扫除。别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能干而且愿意干的事情了,只有小宇坐在那儿,无所事事。我就拿着鸡毛掸子走到他身边,拉着他的小手把他带到窗户底下,对他说:“小宇,你的个子高,今天这窗户就交给你了,你能把它掸干净吗?” 他看看我,然后点点头,淡淡地说道:“能。” “首先,你要注意安全!其次,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把窗户弄干净就行。我可要检查的奥!”我故意把“检查”二字说得重些。 接下来,我就在旁边观察着他。只见他先把够得着的地方仔仔细细地掸了一遍,高的地方,他就搬来自己的凳子,小心地爬上去,像刚才一样又仔仔细细地掸一遍。本以为他跳下来就会直接向我报告他已经完成任务。可是,他没有。他先走远些,再从不同的角度看了看窗户的玻璃,然后又走回去,把他自己认为不满意的地方又仔仔细细地掸了掸。我想:这回,他一定会向我宣布他完成任务了。可是,他依然没有。接下来,他发现了掸不掉的地方,又从口袋里掏出卫生纸,先对着污点呵口气,然后快速地用纸使劲地擦……就这样,他擦擦又看看,看看又擦擦,直到满意了才摆手。 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我。是我的“检查”二字在起作用,还是他一直都具备这样的优点,我没发现?不管怎样,我都要好好利用这个契机。想到这里,我就故意装着路过他的跟前顺便检查了一下,随口问道:“完成了?”“完成了。”还是原先的语气。“我很满意!”我认真地检查完以后,故意把“很”字说重些。他微微一笑。 大扫除结束了,我用了整整一节课来总结这次的大扫除。我先让大家欣赏一下小宇的劳动成果,然后发表评论。果然小宇得到大家的表扬。然后让小宇谈谈经验:是如何把窗户处理得这么干净的。小宇只讲了个大概过程,我在一边及时地给他补充细节,他不时向我投来惊讶的眼神,好像在说你:原来,你一直在关注我啊!最后,在我和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里,小宇自豪地走下讲台。 从此,小宇像变了个人似的。课堂上不再是目光发呆,而是两眼放光。作业不再是应付了事,而是工工整整。 每一次的开学初,学生都要有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才能进入状态。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需要有这么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和适应。孩子之间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有的适应快一点,需要时间就短一点。有的适应慢一点,需要时间就长一些。 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个体差异,还要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允许他慢一点。 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会等待,还要学会发现,发现你的学生的“燃点”。 作为教师,不仅要知道教育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还要知道教育的价值就在于“点燃”。 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首先在于我们的教师要真心地关注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