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从父亲、母亲、孩子的三口之家,变成母子相伴的二人世界。对于单身妈妈来说,希望有人依靠、渴望完整家庭,是非常正常的。可是事实上,许多单身上班族妈妈对恋爱、再婚都表现得比较排斥,她们往往把自己再婚片面地当作是为孩子找个爸爸,刻意忽略了自己的情感需求,而把选择重心放在了对方的经济条件、对孩子的接受程度以及“孩子是不是可以接受这个人”上了。这种本末倒置的婚姻观,造成了许多悲剧,让她们或者难以找到再婚的机会,或者即使走进第二次婚姻,也不够幸福。 如何获得成功的第二次婚姻?婚姻心理专家们认为,首先要明确的是,单身妈妈的再婚,不是为孩子找个爸爸,而是为自己寻找爱人。 案例1 为了儿子,单亲妈妈选择单身 从事财会工作的杨莉,在儿子阳阳不到两岁时就成了单身妈妈。虽然阳阳判给她抚养,但前夫一家时时想把孩子“抢”回去,理由是她年轻漂亮,再婚之后孩子就成了拖油瓶,会受人欺负。当时,杨莉发誓为了阳阳不再结婚,才算摆脱了前夫家的纠缠。 杨莉是个要强的女子,她的父母也帮她承担起照顾阳阳的责任,让她可以专心工作。一晃将近二十年过去,阳阳考上了大学,杨莉也工作得不错,在机关单位大小是个领导,尤其是没有放弃保养自己,身材又好,看起来才像是三十多岁的人,走在外面还能引起不少人羡慕的目光。这些年来,前夫已经再婚又有了孩子,朋友、同事、亲戚也没少给她介绍对象,可她却最终选择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 她也不是从来没想过“再找个人”,在阳阳五岁的时候,一个新来的同事对杨莉展开了追求。小伙子没在乎杨莉比他大了三岁,也没在乎她离婚有孩,却在听她说为了阳阳即使再婚也不打算再生小孩的想法之后沉默了。痛苦地考虑了半个月之后,小伙子放弃了,他可以保证对阳阳好,但还是希望有自己的亲生骨肉。杨莉很理解他,这段感情就这样结束了。 另一次机缘,是亲戚介绍认识的,对方是个中学老师,丧偶,有个比阳阳大八岁的女儿。大家都觉得各方面挺般配,杨莉也看中了对方的沉稳:“阳阳学*成绩不好,我能找个老师,也能辅导一下他的学*。”抱着“打算成了”的心思,两家人见面吃了顿饭。席间,对方的女儿和阳阳都很沉默,回来之后,杨莉试着问阳阳,让这位伯伯当爸爸好不好?阳阳哭着说:“妈妈,就咱们两个人,不行吗?” 于是,杨莉婉言谢绝了那位中学老师,此后对亲友们的牵线搭桥也一概拒绝。中间倒也有过暂时相互慰藉的情人,但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只是床伴,不谈感情不结婚”。她觉得,自己走进第一次婚姻时太草率,结果以失败收场,让孩子受到了伤害,再也不能愧对孩子,“这些年就我们母子俩相依为命,现在阳阳去外地上大学了,忽然空下来,才发现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点评: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生活重心,是杨莉和许多单身妈妈共同的误区。她们把婚姻失败看作自己的错误,对无辜的孩子充满歉疚感,在内心深处,甚至有“我们母子应该相依为命,我再次获得幸福就是对孩子的背叛”的想法。即使再找伴侣,也倾向于“给孩子找个爸爸”、“找个人一起照顾孩子”、“孩子不喜欢就绝对不能嫁”,而自己的感受,被压制到了最低。 虽然她们的动机是“一切为了孩子”,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家庭是孩子接触人际关系最早的起点,没有成年男性存在的家庭,对孩子的认知完善是有缺失的。母亲这种“牺牲”的姿态,有可能会让孩子承担了过重的压力,认为妈妈为自己而失去了太多,自己必须作出更大的回报,从而抑郁敏感,或者过分追求“成功”;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与母亲相处的模式中带有了太多“控制”的感受,影响到成年之后与异性的交往。 杨莉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将男性介绍给孩子时,不该一开始就向“准爸爸”方向介绍,而是应该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慢慢熟悉对方,也让来自两个家庭的孩子自然地建立交流,给自己和孩子一个了解对方,认识对方,接受对方的时间。突然地被告知家庭中有可能加入陌生成员,会引起孩子对亲密关系的失控感,因此会遭受孩子本能的抗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