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枕石赏云天 于 2013-6-10 13:30 编辑
我的幼儿园寄宿生活
我的第一段寄宿生活是在幼儿园(原来的机关幼儿园),大约半年左右时间。
那是一段最痛苦的不堪回首的记忆。
那时父母都在乡下工作,由于父母都忙,哥哥又留在父母身边上小学,家中没有闲人照料,只能把我送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幼儿园。
对于一个当时只有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寄宿幼儿园,无疑是“生离死别”“痛不欲生”。
记得当时幼儿园孩子不多,两三个班级,百十个孩子,寄宿全托生更是寥寥。
每天下午放学时,看到别的家长手拿糖果、冰糖葫芦之类的食物来接自己孩子的时候,我都一番紧张忙碌,两只眼睛在来回快速地搜巡着,希望在大人们的脸上看到那两张既天天想念又渐渐模糊的面孔。
我不需要糖果、冰糖葫芦之类的食物,需要的只是父母的关爱,需要的只是父母爱的眼神。即使父母两手空空而来,那也是我天大的礼物呀。
可我一次次失望,每当大人们都走了,我眼睛里盈满的尽是失望的泪水,每次都是锥心的疼痛。
当小伙伴们欢天喜地跟着各自的父母回家了,我只能躲进一个角落里黯然神伤,流着自己永远也流不完的眼泪。只能自卑自怨,感到自己是父母不爱的弃儿。
别的孩子都在尽享温暖怀抱、撒欢父母膝前,我呢,除了郁郁寡欢外,就是无穷无尽的自卑、痛苦和怨恨。
一个幼小的心灵根本无法承受就是成年人也无法承受的孤独和痛苦,天天过着没人亲、没人疼的生活,何时才是尽头,我那时天天在想究竟家在哪里、乡关在何处呢?
那时,我的全部爱好,就是天天趴在有着钢筋和竹篾护栏的宿舍的窗台上,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窗外马路上的行人,希望那些行人中有父母的身影,希望父母突然在行人中回过头来,用那亲切久违的声音叫着我的名字,可那些行人永远都在走自己的路,从没有人回头看我一眼,更没有父母呼唤我的声音。
在我那段幼儿园寄宿生活里,母亲不会骑自行车,加之工作可能太忙,路程又远,她没有来接过我看过我,一次也没有。
只有父亲来过一次,那是幼儿园放假了,父亲恰好到县城开会,顺便接我回乡下家中。
父亲来了,真是让我激动。他那时是一个乡里的领导,他心里装着几万人的衣食住行,可他最终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
父亲的到来,足以让我把长期以来的痛苦和怨恨,化解于无形。
记得那天,我兴奋得不行,除了见到父亲的那一刻大哭外,接下来全部是灿烂的笑,不停的笑,一直咧着嘴在笑个不停。
我把积攒了一个学期的笑,全部在那一天释放了。仅仅这一次,就够了,就足以让我感激父亲一生。
那段幼儿园的寄宿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一下变得格外内向腼腆,格外细腻敏感。
尤其是在家中,每天都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每天都在看着母亲的脸色揣摩母亲的心理,时时都像是在巴结着母亲,吃饭时很少把筷子伸向菜碗,每次盛饭不敢多盛,经常只吃半饱。
母亲的一声咳嗽,我会连忙放下饭碗,赶紧去寻找该做的家务,母亲一个不满意的眼色,我会心惊胆颤地反思半天是不是自己又做了什么错事。
每天惴惴不安地做每一件事情,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精益求精,生怕一不小心做了错事,被母亲打骂不说,更担心被再一次流放到“蛮荒之地”。
我天天只想在母亲面前表现得更优秀,只想给母亲留下更好的印象,只想母亲能继续容留我。
在外面无论受到了谁的欺负,无论受到了天大的委屈,都不敢回家诉说,生怕母亲知道。
在我的记忆里,在外面从没有主动和任何人打过架,只能永远受到别人的欺负。
正是这段幼儿园寄宿生活的影响,我后来好像比同龄的儿童早熟了很多。
虽然我的身高力气都弱于同龄的小朋友,可我的本领远远超过他们,比如分析判断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心里承受挫折能力、永不服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等等等。大我一两岁、甚至三四岁的孩子,常常都不能和我“同日而语”。
这不该有的早熟,使我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而脆弱,我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我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证明自己。
我不仅会男孩子都会的一切技能,还会他们都不会的家务。
在我只有六七岁时,炒菜做饭已经样样娴熟,像做米饭、擀面条、烙面饼、蒸馒头、包饺子,无所不能。我擀饺皮,一直堪称绝活,一手握着擀面轴,一手提面,我一人擀饺皮,可以供好几个人同时包。
做菜更是既快又好,炒炸炖煮,样样精通。任何一样食材,我都可以做出多种吃法,如普通的山芋,我就可以切出丁条块片多种刀法,做出蒸炒煮炸等多个品种口味来。
按照小时候做饭做菜的经历和能力,长大后我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师,可后来完全没有了这方面的兴趣。
工作后,曾一个人在家时小试过几次,依然是“炉火纯青”“宝刀不老”。估计自己要是掌勺开个餐馆,真担心食客到时挤破了餐馆怎么办。
工作后,我再也不做这些家务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工作忙只是一个原因和借口,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因做这些家务勾起痛苦的回忆。以至于同事和朋友们都认为我不擅家务。
当我看到许多人四十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做好两菜一汤时,我就常常纳闷,要是我的话,也许不要半个小时,四菜一汤已经上桌了。
每次即便饥肠辘辘,即便等候时间再长,我还是耐心等待不去帮手,我绝不能轻易“露馅”,一但“露馅”了,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因天天做饭而让自己天天处于痛苦的回忆之中,岂不是自寻烦恼苦海无边了吗?
小时候不仅擅长家务,连有些女孩子都不会的“女工”,我也会。
说来大家不相信,我小小年纪时,就会用棉花或羊毛拧成粗细均匀的本色毛线,再买一小包中意的颜色,能染出品质和外卖一样好的毛线来。
用这些自拧自染的毛线,织出过很不错的毛衣毛裤袜子手套来,至于洗浆缝补之类的“女工粗活”,更是不在话下。
当时曾一度兴起“刺绣热”,我绣的“领袖像”,大人们谁见了谁都夸。
苦脏的家务也全由我一人包下了,例如冬天到汪塘里砸开冰窟,站在随时会掉下去的冰窟边,用满是冻疮的小手,为弟弟洗褯子上的屎尿,早上倒全家人的尿盆,晚上再把空尿盆端回。
我之于家的童年记忆里,最多的就是这些干不完的家务,真正美好的东西不是很多,许多事情且都大浪淘沙,被岁月销蚀殆尽,唯有那次父亲到幼儿园接我的情形,成为我童年最美好最温馨的记忆。
在父亲风烛残年的最后一个多月里,我天天下班后的空余时间,都是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就是想报答他老人家,报答他那次到幼儿园接我回家。
在父亲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同事和朋友们常常看到却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在医院进进出出行色匆匆,他们看不到我对他们微笑时内心的痛楚,他们不知道我对他们微笑时心里却在流泪。
父亲是午夜时分离开的。
父亲走前的那天下午,我俯身在病床前问他,省里在连云港的墟沟召开一个业务会议,会期不长,去回只有两天时间,我是不是应该去?是不是要请其他人替我参加?
父亲忍着病痛坚持说工作要紧,他自己不碍事的。
看着父亲如此态度,看着父亲当时情况尚可,我傍晚时驱车去了墟沟。
一路上,我都在回忆着父亲的往事,桩桩件件,愈久弥新,尤其是他到幼儿园接我时的情形,历历在目。
爱,真是奇怪,有时只需一次,只需一点点,就可以终身不忘。
也许是儿时在幼儿园的期盼太久,渴望太深,父亲的一次非常普通平常的示爱,竟会让我时时记起感念一生。
就像如今的留守儿童一样,常年见不到在外打工的父母,一但见了面,都会把父母的音容笑貌牢牢记住并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里而且一直念念不忘。
说到如今的留守儿童,我非常同情他们的境遇,因为我感同身受。
可我总觉得他们比我那时的情况可能还要稍好些。
物质上的因素自不必说,至少他们身边还有其他亲人、熟人和玩伴,至少他们还留守在原有的熟悉环境里,至少他们身边还留有着父母的气息和生活的印记,至少还有不会让他们感到害怕的老房子旧家具。
而我那时就像一个弃儿,被流放到了一个陌生的孤立无援孤苦无助的绝望之地,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亲人们的讯息,对一个只有三四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可怕,对他的性格将会产生何等的影响,对他的一生是何等痛苦的回忆。
我那时幼稚的童心里天天在发誓:如果我有美好的未来,只要父母当时给我一片绿叶,我将会还回父母一片森林;只要当时父母给我一滴甘露,我将来会还回父母一汪清泉。
我想告诉朋友们,我想告诉天底下的父母们,一定要爱自己的孩子!
如果在爱的蜜水中长大的孩子有可能成为一株草,如果少爱的孩子有可能成为一棵树,让我选择一千次一万次,我永远只会选择那株有爱的草,永远不会选择那棵少爱的树。
因为那棵树看起来或许比草要高大风光些,可谁能知道那树要经历多少累累伤痕、要经历多少痛苦和不堪呢?也许树还未成之为树前就夭折了,因为树苗远比嫩草更脆弱、更经受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和打击。
我常常想起那次与父亲相见在幼儿园里的情景,该怎样形容那时的心里感受呢?我想了很多年,仍一直无法用准确恰当的文字来表达。
总感到那时候的自己,
就像一直浸泡在苦水中的人,随便给一样只要不太苦的食物,都会让他食如甘怡赛过糖蜜;
就像经过漫长寒冷冬季的人一下来到了热带雨林,那种温暖那种反差难以言说;
就像一个在荒漠中跋涉太久太久的人,频临绝望的时候终于见到了一片绿洲;
就像一个干渴至极即将倒下的人,终于有了可以让他尽情饮用的清泉甘露;
就像一个在水中挣扎无望的溺水孩子,终于抓住伸来救他的那只温暖之手;
我当时在一瞬间感到了希望感到了自己还没有被父母完全抛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心。
每次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而在去往墟沟的一路上,感伤尤为强烈。
想到父亲年事已高、来日无多且朝不保夕,虽然不想让驾驶员看见,我还是禁不住偷偷流下了伤情的眼泪。
在途经连墟沿海公路时,看着身边那一望无际白浪滔天的大海,我愈加感到父亲的大爱,愈加感到自己作为男人的责任和情怀,愈加感到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
在墟沟的豪华宾馆里报过到领了会议材料后,我总是心神不宁,懒于和外市县的熟人交谈寒暄,便一头扎进铺着厚厚地毯的房间,独自来回踱步、沉思静处,想一想童年的往事,流一流伤感的泪水。
晚饭时间到了,与会人员开始向餐厅走去,我突然一阵心悸、不能自已。
耳边好像听到了父亲动情动容的声声呼唤,当时的感觉是那样的撕心裂肺、那样的痛不欲生,我的眼里好像看到了父亲殷殷期待的目光,那目光如同我儿时在幼儿园里的目光一样,那样的柔弱无助、那样的望眼欲穿。
不行,我要回去,我要即刻回到父亲的身边。
父亲不能像儿时的我一样,在痛苦中等待,父亲不能在我不在身边的时候忧伤离去。
我立即向会务处请了假,执意不听大家“吃过晚饭再走”的好意相劝,我一刻也不能停留。
当父亲看到我时,他已经不能自如顾盼的目光里尽是喜悦和安慰。
父亲最后安详地走完了他八十八岁的人生。
父亲走了,我也像塌天了一样,当时就大病一场,我完全不能在思念、幻像和痛苦中自拔。
那几天里,我是一边挂着掉瓶一边流着眼泪为父亲守灵的。
从我很小记事起,不知道父亲的怀抱是不是很温暖,更不知道撒娇是怎么一回事,我没有这样的记忆。
我小时候,对父亲的记忆是,他很忙,他的心里永远只有他的工作,他很少为家庭和儿女们尽过心。
他主政的地方盛产花生,可他从没有拿回过一粒花生。
他的辖地有十几万亩土地,却糊不饱自己的肚子,还要从我们孩子的嘴里省出口粮给他。
每次搬家,全部家当装不满一匹马拉的大车,而且车上坐着大人和孩子。
我少时的记忆里,最痛苦的莫过于天天在挨饿受冻中度过,家中的饭从来都是泡熟的,从来都是米饭粒比麦粒大、面条比筷子粗,发霉变质的山芋干,是我一生中最厌恶的东西,可永远都是天天的主食。
谁会相信一个干部的儿子整天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的呢?
可就是这样的父亲,令我永生难忘。
父亲的那一次爱足以让我受用无穷一辈子感激。
由于我倍尝了幼儿园寄宿生活的苦楚和心酸,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回到幼儿园,去过那牢狱一般的生活。
任凭母亲如何暴打,我宁愿被母亲打死,也绝不再回到那伤心之地。
就在母亲拿我实在没有办法时,我最亲爱的姥姥来了,她抚摸我遍体的瘀伤,第一次大哭出声。
几天后,我跟着姥姥飞走了,飞到沂河湾里那个最美丽的村庄。
我在姥姥家完全自由了。
感谢亲爱的姥姥,是她老人家把我这只笼中的鸟放飞到了辽阔无垠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