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故好长一段时间未发帖子,今天拜会论坛总版主,甚是激动,现将迎“八一”回忆文章《我的战友---成名之前的王宏伟》贡献给久违的论坛朋友,请版主及各位同道不吝指教!
我的战友-----成名之前的王宏伟
1986年,我在新疆博尔塔拉军分区宣传科工作,当时王宏伟是军分区宣传科放映员,个子不高,很有精神,脸上两个小酒窝更显得他机灵。平时他很活泼,走路、睡觉都喜欢哼哼小曲子或流行歌曲。军分区每逢大的节假日举办大型文艺活动,都请来博州或当地农五师文艺演出队来慰问演出,部队当然也安排自己的人来几个节目以相互配合。这时当然就要推王宏伟来上场献艺了。
那时他还是一名革命战士,穿着的服装不是军官服装,好几次演出都是穿着我的军官服上场的。他当时唱的最拿手的歌曲是《漩涡里的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敢问路在何方》等。在和王宏伟相处的短暂日子里,我们经常拉起家常,听他说起不少他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确是个事业心很强的战士,尤其对演唱事业更是有一种执着的追求。
王宏伟的祖籍是河南人,他所在的农五师88团,在新疆温泉县境内,属边境地区。那个县城人口很少,当时只有40多万人。后来我到那个县所在地一个边防站任职,就很少见面了。后来他考上军校了,从此改变了身份,从一名战士变成了一名军官,进而走上了歌唱家的成名道路,确切地说,他是一路汗水,一路歌
。。。。。。。
在银屏上看到王宏伟还是在1996年一次偶然看电视时候,看着他英俊潇洒,豪情满怀唱着军录歌曲出现在电视上时,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后我赶忙给在新疆的战友打电话询问,果然是他,我的战友王宏伟。一时间,我和他在一起相处的点点滴滴和他跟我不经意间说起他的童年经历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王宏伟出生时就在部队大院里,在新疆兵团的农五师八十八团。他说父亲在他的记忆里是模糊的,父亲过世那年,他才4岁。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全压了母亲身上,他说他童年的色调是灰的,生活窘困母亲劳累。但母亲是个坚强乐观的人,她从不在孩子面前提及自己的苦。晚上,王宏伟和姐姐趴在炕上写作业,母亲就坐在旁边做针线活,轻声地哼唱老家的豫剧。那个时候,豫剧是王宏伟心里最美妙的东西,他开始有了一些关于音乐的梦想,家里没有收音机,他就四处寻找传出音乐声的人家,然后站在人家的家门口坐着,一听听到半夜。他说他对音乐的敏感令大家都称奇,幸运的是,上天还给了他一副好嗓子。
王宏伟说,自父亲过世后,他和他的姊妹都体会着母亲的苦,六岁那年,他就学会了在放学后种菜或外出砍柴。他说当年他的歌声是家里最好的调剂品,母亲生气了,姐姐闹了别扭,只要他一唱歌,大家就都高兴起来了。但家里谁也没想过,他有一天会因为唱歌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上中学后,王宏伟参加了兵团里文联组织的一次集训。集训的时间不长,但参加集训的人都认识了王宏伟,都知道他歌唱得好。王宏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集训结束时,他向文联自荐,并将自己的一张照片留在了文联。这一张照片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王宏伟的命运,那一年的冬天,王宏伟被招进博尔塔拉军分区的文艺队里。
进入部队文艺队后的王宏伟一路经受着历炼。他说想起当年偷着拜师学艺的事情时,还有一种绿林好汉的豪气。那时候跟一个校外的老师学唱歌,学费几乎是他所有的工资,他咬咬牙坚持住了。
王宏伟说他从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去努力奋斗和争取。文艺队的生活结束后,王宏伟被分到部队里当仓库保管员,后又到军分区宣传科当放映员,我和他认识、接触便是在宣传科里一段时间。那时候,我们在一个食堂就餐,天天在一起。他个子不高,很机灵,整天哼哼呀呀练嗓子,感觉是块料,但没想到后来成为知名歌唱家。当时有许多专业演出队想要王宏伟去他们那里,但部队领导不同意,而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王宏伟别无选择。
这些经历都磨练着王宏伟的心智,听说后来演唱了《帕米尔的眼睛》、《家乡的明月边关的雪》、《大西北》、《西部情歌》、《花花尕妹》、《当兵的男儿走四方》和《西部放歌》等多首作品,都倾注他了所有的感情,听者为之动容,他也捧走了不少金奖,总算是实至名归,功夫不负有心人。
物换星移,岁月流逝,而今我早已解甲归田,如今的我只能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慢慢地欣赏他动听的歌曲了,但是我依然深深的祝福战友王宏伟事业辉煌,再攀高峰,愿他的歌声带给我们激情、带给我们快乐。
[ 本帖最后由 宿迁雅士 于 2008-7-24 14:0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