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1457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华顶兵燹记---南圃老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21:2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华顶兵燹记

                             ----兼忆跻圣禅师及其他

    一九四二年五月九日上午,新安镇日伪军三、四百人,以汽车四辆装载汽油和化学助燃物,突然袭击五华顶,把五华顶上的古寺-----全潮律院付之一炬。殿宇僧寮尽成瓦砾,文物经典化成灰烬。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新沂犯下的又一桩滔天罪行,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因为全潮律院是我们新沂历史悠久的最大寺院,而且该院的退居主持跻圣禅师是我的寄法名师傅(注1),所以它的被焚,我更为关切和忧虑。同时,跻圣和尚生死的传说也各式各样。有人说在日本鬼子放火的时候,他根本不在庙里,被和尚们背到山西面藏起来了;有人说他自己跳到火里,火炼金身了;也有的说他无家可归回三皇庙去了……于是,在全潮律院被焚后的五、六天,我就约会表兄叶少华一同到三皇庙去了解情况,并且希望在那里能够见到跻圣禅师。
    三皇庙在五华顶以东,大约五、六华里的沭河南岸,是跻圣禅师出家的地方,也就是他的“子孙庙”。清朝光绪末年,因为他戒行俱足,在江北的禅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被选去全潮律院,接受慧门大和尚的衣钵,做了全潮律院的主持。三皇庙有跻圣禅师嫡亲的三个徒弟,也就是我的三个师兄。大师兄叫学瑞,二师兄叫果正,三师兄的名字,我忘记了。二师兄和三师兄都是老老实实的出家人。大师兄学瑞却是鲁智深型的莽和尚,要是平时见到我,总是先开玩笑,说些比俗家更“村”的话,然后才谈正经的,他又种地,又看病,从来不念经,要是不穿偏衫,谁也不认为他是“出家人”。
    可是那天,他见了我们,却合十俯首,含着眼泪,默默不语,过了好长时间,才慢慢悠悠地说:“阿弥陀佛,庙(指全潮律院)是完了,菩萨保佑总算老和尚没有死”。按照佛门的*惯,在称呼上是有等级差别的:没有受戒的,一般称呼是小和尚;受戒以后,则称师傅或和尚;做了常住的住持,则称为大和尚。大和尚已很有尊严了;等到年老退居,则称为老和尚。在我们新沂或新沂附近若干县的佛门弟子中,有资格称老和尚的是很少的,而跻圣禅师的官称就是老和尚,不用提名,只要说老和尚,人人都知道是他。
学瑞师兄是在全潮律院被焚的第二天上五华顶的。其实日伪军在焚过全潮律院的当天,就匆匆忙忙地扬长而去。不过“贼过留影子”,敌军虽走,可谁也不敢上山去看。下面记的,就是学瑞师兄,当时对我们讲述的全潮律院被焚那天的真实情况:
    “……那个‘熊’”地方,成了官欺民讹、孬种赖的地方了,我早就和老和尚说,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可是他死也不来家(指三皇庙),说日本人也是信仰佛法的,佛爷会保佑他。这人一辈子就迂,人老了就更迂了,太迂了!老和尚没有睁开眼看看,就是日本人不烧,鲁同轩(当时的顽县长)也早晚得撵他滚出去,这不是,一枪不放,鲁同轩的人拉到禅堂(五华顶西的一座庙)去了。山上(指全潮律院)受他多少罪,什么都向山上要,和尚吃八方,他吃十六方。还好,烧的那天,庙里连道人(注2)在内顶多也没有二十人,都走了。出家人到处为家,谁能在这里受这个罪,这得算鲁同轩做的好事,不然的话,你说那天得有多少和尚上西天。
    日本人会下这样的毒手,事先谁也想不到啊!鬼子一进庙就咦哩哇啦的活喊,不由分说就四下里泼汽油,连佛爷的身上也泼上啦。把和尚向外撵,不走,就使枪托子揍。跪在地上求都没有用。哭啊,喊啊,你说要有多惨有多惨啊。
    老和尚是住在西跨院的小方丈里的,他老人家已经三、四年不出这个小跨院一步啦。几个鬼子把他往外拖,他闭目合掌,坐在蒲团上就是不起来,“维持会”要打他,却被日本人呵住了。
    火是从大雄宝殿放起的。随后就是一步楼、藏经楼、方丈、祖堂、板堂、腰殿、东西配殿、前后禅房、香积厨……同时起火。庙院里几十颗合抱的古柏,也着起火来,真是火光冲天。烈火之中墙壁倒塌,栋梁摧折,砖瓦飞迸,浓烟冲天,连几十里外都能看到。也不知他们用的是什么鬼东西,连石头都着火。
山上的和尚都跑完了。只有平时服侍老和尚的“维那”(注3),还在他跟前。近几年老和尚患有严重的软骨病,走路非人服侍不可。医生告诉我,这是他平生都是素食,而且严格执行“日中一食”,导致营养不良的缘故。并且说要是能吃些猪腿,或许能不再发展,可是谁敢在他老人家面前说呢,他那样的迂法!
鬼子把那三间茅草小方丈留下来了,他望见火光,听见炸裂的声音,一面不住口的念着佛,一面挣扎着要爬出屋外来看看,谁也阻挡不住,只好把他搀到屋外。院子里比盛夏赤日当空还要炎热,大家怕他钻进火里自杀,不敢离开他,只好拿一个蒲团,让他坐在屋外,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不住的念佛,不住地淌眼泪。来来往往的汉奸鬼子,从他面前经过,对他轻蔑地狞笑。
    大火烧了三、四个小时,已经把所有的房屋都烧完了,最后又在山门上点着了火。我上山的时候,庙里还到处冒着青烟。老和尚象呆子一样,默默地坐在小方丈里。直到我要告辞的时候,他才慢悠悠地说:“我对不起老佛爷,我一定要把大殿再盖起来,我还有一箱子金箔,一定要给老佛爷重装金身,不然的话,那我的罪孽就更加深重了”。老和尚七十多岁了,身体又那样的不好,可是他老人家还是发了那么大的宏愿。
    老和尚管怎么着也不离开山上。
    五华顶的全潮律院,在旧宿迁县志来说,是宿迁八大寺之一,它建筑的宏伟,历史的悠久,仅次于宿迁城外的极乐庵,就现在的新沂来说是首屈一指的梵王宫殿。它在八大寺中虽占第二位,但由于风景秀丽,僧寮清幽,挂单(行脚僧投寺院暂住之意)僧人的人数,远远超过极乐庵,据说在光绪年间,慧门大和尚主持这个律院的时候,单挂僧人经常达五、六百人之多。暮鼓晨钟、红色清磬,传誉大江南北。
毁于这次兵火的,据我所知,还有宿邑名士徐用锡(翰林)、臧锡辂、张鹤舫等人在一步楼上书写的墨迹;有石涛和尚的四幅山水,这更是无价之宝;有慈禧太后钦赐的半部《藏经》;有大雄宝殿上的三世佛,    丈六金身,妙相庄严,已难考证出自何人之手,金身是民国初年,由我县雕塑名家朱子真重挂的。
提起这半部《藏经》,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的时候,刻印《经》、《律》、《论》三藏经典,颁发全国各大寺院,作为镇山之宝,各寺院都筑秘阁供奉。慈禧太后只知宿迁有个大禅林,也钦赐一部,但发下来的时候,经过宿迁县城,却被极乐庵独家占有了。慧门和尚很不服气,出面力争,但是争不过极乐庵,于是就打官司,也打不过极乐庵。慧门和尚只好进京告御状,也告不过极乐庵。慧门和尚决心拼到底,花钱,走门子,认慈禧太后最亲信的太监(不是安德海就是李莲英)作干爷,这才把官司打赢,御批这部《藏经》由极乐庵和全潮律院两家平分。所以全潮律院只有半部《藏经》,藏在一步楼上。这部《藏经》我是看过的,印刷得十分精美,粉纸精裱,折页式,长约二市尺,字有核桃大,顶小的字也有大拇指头大,若干卷成一函,每函外套蓝布书帙,装以牙签。虽然只有半部,已经把三间一步楼上许多排书架摆得满满的了。
    慧门和尚是个锋烈的和尚,争夺这部《藏经》,只是为了壮观山门,并不在于研究经典,到了跻圣和尚接受了慧门的衣钵,才跪在《藏经》前面发誓,要一字不漏地把它读完,跻圣和尚是识字不多的,读起来很困难,他却始终不懈地阅读,据说直到《藏经》被焚,也没有读完,使他引为平生最大的憾事。
跻圣和尚接替主持是在清末民初之际,全潮律院虽然还能保持清净佛土的庄严面貌。但已不象慧门和尚主持那样煊赫一时了。
    跻圣和尚是个有德少才的人,他除静坐读经以外,几乎不去过问庙里的产业等事。全潮律院在骆马湖有一百多顷地,还有若干零散在其他地方的田产,称得上是个富裕的庙了。但是因为跻圣和尚是佛教的虔诚信徒,恪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戒律,修桥补路,广行方便。很少过问庙产的事。例如:季沟的“众济桥”就是由跻圣和尚出资修建的,解放初期,这座桥还在,并有石碑记载修建经过。后来因为修建宿新公路桥,才把它拆除。五华顶山东的“茶庵”,据说也是跻圣和尚修造的施舍茶水供来往行人解渴的一座小庙。由于当家的和尚不问庙产,一切都有那些执事和尚弄虚作假,胡作非为,因此,全潮律院日渐凋零了。在民国十几年,跻圣和尚把衣钵传给藏珍。不久藏珍传给希普。希普的书法在这一带是比较知名的,我看过他写的《郑文公碑》,的确有点功底。
    抗日战争一起,希普又把衣钵传给登善。登善无法挽回残局,不久又传给先光。日本帝国主义火烧全潮律院,就是在先光主持的时候。
    我虽然是跻圣和尚的徒弟,实际与他的接触并不太多。记得我在六、七岁的时候,全潮律院由跻圣和尚主持一次规模宏大的“放戒”大典,受戒的和尚据说有三、四百人之多,受戒的和尚除了要接受七七四十九天的清规戒律教育之外,功德圆满的时候,还要在头顶上灸出九个戒疤,再发给“四事”。所谓的“四事”就是衣、钵、戒牒、坐具,这才成为真正的和尚。就在那时跻圣和尚也使人给我送来一份,只是没有“戒牒”而已。
    跻圣和尚在佛门的宗派中,属于“林济”宗,他在林济宗中的班辈是很高的。我在徐州读初中的时候,云龙山兴化寺主持和尚化周放戒,跻圣和尚是以“宗长”的身份,被邀请去受人朝拜的。他使人到学校把我叫去随喜(注4),我见他穿着黄袈裟,戴着昆卢巾,坐在禅床上,四名维那分立左右,许多善男信女,先向他顶礼膜拜,然后才给化周和尚“道喜”,俨然是个神仙中人。我坐在他旁边,也不禁为之肃然起敬。真想不到,他会如此地尊严。可见他在禅林中威望是很高的。
    抗日战争初期,我辍学在家,他还经常使人送佛经来叫我念。那时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经典很多,我记得最早送来的是《禅门日诵》和《妙法莲华经普门品》,我很爱《普门品》中那些诗一样的“偈子”,有些都被我念得滚瓜烂熟。有人把这事告诉了跻圣和尚,他很高兴,以后陆续送来的佛经就更多了,象《金刚经》、《十六观经》、《楞严经》等等。因为上面都有谛严法师的通俗注解,读得也颇有兴趣。我对佛学能够有一知半解的知识,不能不说是师傅关怀的结果。
    这里附带再说说跻圣禅师的几件琐事。这位禅师是百行俱足,六根清净的和尚。在他去世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还曾经听到僧人和群众对他功德的传颂。有一个龙宽和尚是经常随侍禅师的“维那”,他谈了禅师的几件小事。
    在慧门和尚主持全潮律院的时候,慧门结交官府,鱼肉百姓。进京回山以后,更加不可一世。当时民间没有“钢枪”,可是院里就养有一百多名“练勇”,购置一百多支钢枪。慧门下山,前呼后拥,练勇护卫,俨然是一员僧官。燕居的时候,有两个“道人”专门轮流给他烧大烟。全潮律院是丛林,和尚照例不敢吃荤,慧门虽是素食,却是食前方丈。宿迁县知县上任,首先得到全潮律院拜会慧门,否则慧门在一些事情上就会给以掣肘。但跻圣禅师接替主持后,却一改成规,以身作则,只以诵经拜佛为事。
   跻圣禅师从出家之日开始,终生没有茹荤饮酒,除禅林有什么大典的时候,才穿上较考究的袈裟,平日穿的是灰布偏衫。特别到了老年退居之后,更严格遵守教律,他经常对龙宽说:“我们出家人,经上叫比丘,意思是乞士,应上乞法于诸佛菩萨,下乞食于信善之家,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是我们的本分,我这样就已经很过分了。”
    在五华顶山东北的王庄伪化的初期,伪镇长叫高孝千,是剃头匠子出身,上任不久,就想強娶一个民女作妾,他的妻子不同意,多次吵闹,高孝千就是不听。他的妻子跑到山上在跻圣和尚座前哭诉,跻圣和尚立即使人到王庄把高孝千叫来,问高孝千为什么要娶妾,高孝千说:“我现在三十几岁了,没有儿子,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尚说:“你跪下,仰起脸来!”高孝千跪下仰起脸来,和尚指着他的脸说:“妻、财、子、禄虽是命中注定,但是还要看你积德如何,我看你脸上晦气之色,已经若隐若现,看你开始要做恶事了!看你的面相本来是应该有儿子的,可是你现在的‘儿女宫’反而晦暗起来了,可怕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还是悬崖勒马为是,带你的媳妇回去吧!”据龙宽和尚说,当时高孝千泪流满面,连一句话也不敢回,打消了娶妾的念头。当了一年多的伪镇长,基本上没有作多大的恶。
   在民国十三、四年的时候,盗贼蜂起,有两小股土匪,可能是因分赃不均,在沭河涯边,眼看就要火拼。当时跻圣和尚还是全潮律院得主持,有人向他报告,他听说以后,自己带一群和尚到小东门了望。龙宽那时还是小和尚,把望远镜对好光,拿到跻圣和尚的眼上,他从望远镜里向沭河岸边一望,不由大惊失色,连连说,不好,不好!“光蛋”就要接火了,阿弥陀佛,这会有多少人死亡啊。快去人,就说我说的:“你们打吧,谁打胜了,我把谁杀光。”两伙土匪听到跻圣和尚的传话,果然不敢打了。因为当时山上还有一百多条枪,足以制服他们。
    “举足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跻圣和尚就是这样的和尚。据龙宽说,跻圣和尚身上生了许多虱子,却从来不叫别人替他捉,都是亲自捉,捉到以后,放到竹筒里,塞上蘸有香油的棉花,聚得多了,就叫龙宽拿到山坡的草地上,放在荒草里,据他说可以化成蠓虫飞去。他洗衣服,都是先把虱子捉净,然后再交给洗衣服的人,他唯恐把虱子烫死。
     跻圣和尚是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全潮律院的,全潮律院在他的主持下,一改门风,成为清净的禅林,成为宿迁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
    全潮律院被焚后的第二年,(也许是第三年)山上来信,说是跻圣和尚“圆寂”了。我到山上去吊丧,山上虽然是一片瓦砾,但是三间小小的正殿却盖起来了。这是老和尚在极端贫困和极端衰老的情况下,挣扎着完成了他对佛爷的誓言。佛像还没有塑,老和尚却离开了这个婆娑世界,往生到他最高的理想------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和尚死了,吊丧的人照例是不能哭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是喜事,往生到佛国去了。但是,当我看到灵堂上供着的跻圣和尚穿着的黄袈裟的画像和一具简陋的黑漆棺材,却不禁热泪盈眶了。
    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五华顶上已经找不到全潮律院的一点痕迹;跻圣禅师的清德也慢慢地被人忘记;日本帝国主义者给中国、给新沂人民带来的灾难,也将成为历史陈迹了。至于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焚烧全潮律院,据一般的传说,他们得到一个假的情报,说**党准备在那里建立一个根据地,把苏皖边区**安在那里,其实根本没有那回事,从当时他们的行为来看,除了再次暴露侵略军的野蛮兽性,色厉内苒,证明他们必然覆灭之外,实在找不到其他解释的。值此,抗日战争五十周年之际,我认为有必要在《文史资料》上记下这段史实,使人们重温一下过去,痛定思痛,还是有益的。



    注1寄法名师傅:是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怕养不大,就给他认个和尚师傅,实际上不在庙里当和尚。
    注2道人:是在庙里做杂役的俗家人。梵语优婆塞。
    注3维那:梵语,侍者的意思。
    注4随喜:佛教用语。谓见人作善事而心中欢喜。这里是挈我向善的一种仪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5-31 21:4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张老道这个人其实还是不错的,很不错的一个同志。

张老道这个人其实还是不错的,很不错的一个同志。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5-31 22:03: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size=5][color=red][i]南圃先生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爱家乡,爱新沂,爱中国!{:soso_e160:}{:soso_e163:}{:soso

南圃先生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爱家乡,爱新沂,爱中国!{:soso_e160:}{:soso_e163:}{:soso__1466313587317169175_4:}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扎子
发表于 2012-6-1 10:1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soso_e179:}

{:soso_e179:}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毯
发表于 2012-6-1 10:14: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南圃先生一生命运坎坷,但赤心不改,乐观向上

南圃先生一生命运坎坷,但赤心不改,乐观向上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11-20 09:08
  • 签到天数: 37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发表于 2012-6-1 16:36: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拜读。

    拜读。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下室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07:34: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我与南圃老人 我每天怀着无比怀念和崇敬的心情走进马南圃书画艺术馆。南圃老人是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学生;李畹教授的同窗;我母亲的爷爷;我

        我与南圃老人

          我每天怀着无比怀念和崇敬的心情走进马南圃书画艺术馆。南圃老人是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学生;李畹教授的同窗;我母亲的爷爷;我的外曾祖父;中国著名的书画大家。他老人家9年前就去世了。但他的音容笑貌犹在我的眼前,谆谆教诲的话语仍在我的耳畔……
        我还未出生,我的外曾祖父就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了。2002年8月8日,我放午学骑着自行车到家门口时,120急救车救走了我的外曾祖父……从此,我们也就诀别了。
        2000年的夏季,外曾祖父和我们一起住在新沂陶瓷厂的家属宿舍,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风声、雨声、雷声把我们惊醒。爸爸开门一看,就大声喊道:“快!院子里的水要进屋了。快!”爸妈忙着找雨具,我赶忙开亮院子里的灯。
        院子里有个熟悉的身影在下水道旁不停地晃动,“老太(方言称呼)”我惊叫着。爸妈听到我的叫声惊慌地跑了过来。原来是他老人家正在掏家中的下水道……
    我的外曾祖父86岁高龄,但他还是那样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尽量不去麻烦别人……

    凡是去过我外曾祖父“间半庐”的人都知道,他老人家画案的上方贴着,自己写的“闲谈勿过五分钟”的警示语。他是请来闲聊者谅解,也是给闲谈者警示。他常说:“我没有你们年轻人的时日多,时间对我来说太珍贵了”。
    我上初一时,天不亮就得上学。每次我起来的时候,外曾祖父屋里的灯早就亮了,他老人家已在那里*字、赋诗、作画。我晚上8点多放学回家,他都要过来看看,问问我的学*与生活。如果我放学晚了,他就搬着凳子坐在门口,边看书边等我。

    我从会走路开始,就和外曾祖父每天早上一起去外吃早餐。夏天晚饭前后,外曾祖父经常带我去买西瓜。那时,天热,我小,赤身,摇晃着在他的前后,就像他老人家溜的小狗。他总是捡车里最大的西瓜买,每次让卖西瓜者把我们买好的大西瓜放在地上,叫我抱,我抱不动,然后,他教我在地上滚。我滚西瓜那滑稽可笑的样子经常招来许多工友的嬉笑……现在,家里还有我那时光屁股滚西瓜的照片呢,回想起来黯然泪下……

        我上初一那年的夏季,外曾祖父去市老年大学上课回来买了一个叫官(学名蝈蝈),问我:“辰晓,这是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他告诉我这种昆虫的名称和*性。我奇怪地问他:“叫官有母的吗?”他说:“有的。”我说:“母的叫吗?”他说:“不知道。下周我再去买一个母的来,你听它叫不叫?”一周后,他果然买来一只母的,那只母的个子比公的大一倍,我观察后问他老人家:“母的为什么个子大还不叫呢?”他笑了。“他们死吗?他们会有孩子吗?”外曾祖父说:“我们共同观察和研究吧。”
        中秋之后,我们在花盆里填上土,种上黄豆,用竹片搭起小蓬,怕他们逃跑,我们又买来网,将他们罩住,给他们安了个家。
         一个多月以后,他们交配了。公的头和身子被母的吃掉,死去。母的肚子却逐渐长大。
         我不解地问外曾祖父,母的怎么那么狠啊,把公的头和身子吃了?他笑着说:“天冷了,食物少了,母的身体和子女的身体需要。当然,这也不可思议,你以后好好研究研究。”
         再过一个月,母的产下子,死了。我们一起将他埋在花盆里。
         我们不时的给他们保温保湿。
         第二年的春天,他们的孩子出生了……
         外曾祖父笑着告诉我:“辰晓,什么是学问?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实践、思考、研究,而不是猜想和遐想。”

         2000年冬季周四的晚饭时,外曾祖父闷闷不乐地说:“菊芬(我母亲的名字),明天把这张画和500元钱,送给中医院内科住院部的203病房,那个开机动三轮车的王云斌。”我和爸妈都愕然,这个人我们都不熟悉,而且也从未听他说过,况且外曾祖父的画债很重,前几天还接二连三地推脱了几个画商和高官的求画。
    事情经过他的叙述我们才知道。这位王先生很早就很仰慕我的外曾祖父,也很早就有向他求画的想法。王先生是下岗工人,开机动三轮车拉客苦钱度日,老婆残疾,2个孩子上学。按王先生自己的话说位卑又贫,想买点礼品来吧?多了,买不起;少了,怕寒酸。王先生多次开着机动三轮车到我们家门口,就是没好意思进来。后来,王先生听说我外曾祖父每周四的上午要到市老年大学去教课,就在周四的上午开机动三轮车,在离我们家门口有100米远的路口等他,把他送到市老年大学门口;中午,王先生又及早在那等他,将他送回家。外曾祖父给钱,王先生不要,请吃饭,王先生不吃。这样连续几次,外曾祖父干脆步行也决不做王先生的车了;王先生急了,才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说了。外曾祖父说:“好!下周四接我时,我给你画。”可,周四那天上午,我的外曾祖父带着画去坐王先生的车时,却没有见到王先生,上完课也没有见到王先生。外曾祖父纳闷,求几个学生四处打听,也没有结果。外曾祖父只好把画带回家了。
    晚饭前,他的一个学生来告诉他,那个王云斌几天前因病住家了中医院。外曾祖父因天寒而又年迈,不便去看望,让我妈妈把这画送给王先生,把500元也送给王先生补贴家用……

    1997年7月的中午,外曾祖父兴高采烈的拿着他自己创作,迎香港回归祖国的《百雀图》挂在我的卧室里说:“辰晓,这幅画送你了。”我激动地说:“谢谢老太。”晚饭前,我带着我的伙伴来看我老太送我的画,可一进屋,没了。我很吃惊,跑到厨房问妈妈:“妈妈,我老太送我的画呢?”妈妈解释说:被刚才到我们家的一位领导要去了。
    我流着泪向外曾祖父的画室走去。
    “辰晓,对不起,那幅画给老太送人了。老太现在就给你画,别哭。”他老人家把我揉眼的手拿下来,边给我擦泪,边哄劝我。
    我委屈地站在他的画案旁,他找出一张宣纸,裁去一小部分,铺好,拿起笔就画。一小时后,100个仙鹤活生活现地跃然纸上。他题款曰:本原《百雀图》,已送外曾孙张辰晓,一日,被人索去,辰晓不悦,故画《百鹤图》赔之。题好后,外曾祖父双手提着这张湿漉漉的画,贴在了我卧室的墙上。
    晚饭时,外曾祖父说:“辰晓是老太的不对,做人要言而有信,我已经送你的画,怎能未经你的同意而转赠他人呢?”
    后来我们才知道,在南京画展的时候,这位领导就盯着了他老人家的这张画,要到家了,还能不给吗?

    转眼几年过去了,到了2000年12月29日,我12岁的生日。之前,爸妈没有告诉我的外曾祖父就置办好了一桌酒菜,还给我买了一个大的蛋糕。我像往常一样去喊老太吃饭,他一看到一桌的酒菜和蛋糕,就拍着自己的头说:“你看看,老了。我怎么连辰晓的生日给忘了?”搓着手问:“辰晓,我送你什么礼物呢?”我急忙说:“老太给我画个龙吧” 。“好!12岁了,属龙。好!好!”他转身要回画室,我拉着他的手说:“老太,菜快凉了,天冷,我们吃过饭再画吧?”他牵着我的手说:“不,画好了再喝酒!”这副画的题款是:外曾孙张辰晓属龙,今日是他12岁生日,故画龙贺之。

    我的外曾祖父画画得好,文学和佛学的修养也极高,他生前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从不参加任何协会,也不举办任何画展。但他常说:我生前无名,死后有名。是的。我有幸成年后在他老人家的书画艺术馆里工作,每天看着他的录像,听着他的话语,迎接着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观看他艺术成就的游客,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欣慰。
    愿我的外曾祖父——南圃老人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愿我的外曾祖父——南圃老人的书画艺术长青。
                外曾孙:张辰晓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6-3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quote][size=2][color=#999999]张道北 发表于 2012-6-2 07:34[/color] [url=forum.php?mod=

    张道北 发表于 2012-6-2 07:34 本站全面禁止外链,如有需求联系0516-88922020!
    我与南圃老人

          我每天怀着无比怀念和崇敬的心情走进马南圃书画艺术馆。南圃老人是国画大师李可 ...

    {:soso_e160:}{:soso_e179:}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6-28 19:5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6-28 16:2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5_520:}

    {:5_520:}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7-18 14:01: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soso_e163:}

    {:soso_e163:}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7-18 15:2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音容宛在

    音容宛在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7-18 16:14: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马老还给他外孙画一幅龙, 好像是过生日

      马老还给他外孙画一幅龙,
      好像是过生日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7-18 16:20: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马老为我们留下许多东西, 为新沂留下宝贵文化遗产 我们缅怀

       马老为我们留下许多东西,
      为新沂留下宝贵文化遗产
      我们缅怀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7-23 07:14: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soso_e181:}

    {:soso_e181:}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2-4 02:29 , Processed in 0.057047 second(s), 16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