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楼主: 张道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圃老人说他的画留给谁看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2-8-25 22:5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soso_e163:}

{:soso_e163:}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2-9-23 08:59: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日本画做第二把交椅?中国画做第三把交椅?-----马南圃 日本画做第二把交椅?中国画做第三把交椅? 也谈走向未来的中国画

日本画做第二把交椅?中国画做第三把交椅?-----马南圃

   日本画做第二把交椅?中国画做第三把交椅?
  也谈走向未来的中国画
               
读《中国书画报》(89期90期,总1100——1101)连载的洪惠镇先生的《走向未来的中国画》一文,深深感到洪先生对目前国画界和关心国画前途的人士,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的剖析,不但认为确有真知灼见,而且先得我心。认为在这样认识基础的前提之后,洪先生必然会提出指导中国画未来的走向问题的正确理论。但读到下部分,却有些失望了。笔者不揣固陋,提出刍荛之见和洪先生商榷,和国画界人士共同讨论。
洪先生此文是一篇大文章,所说的是关系中国画前途盛衰的关键问题,不容忽视。洪先生在文章结束的时候,总结性地说:“……无论中国画如何演变,它有以下三个特色,最好明智地保持。”三个保持,一是精神性;二是水墨为尚;三是笔墨。对这三个保持,我们就不得不仔细研究、分析、批判。是无条件的接受,还是无条件的否定;是取其有益的部分,还是弃其有害的部分?笔者认为洪先生这三个保持,不但过于简单,不足以指导中国画的全面走向未来;而且前后矛盾,令学者莫知所从。请看——
第一精神性。对精神性这一名词,甚为费解。是精神性?还是物质性呢?上文大意是说: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吴、齐、黄、潘是由于他们是诗书画印的综合,才表现出中国文化精神的;到了20世纪后半期,山水画成了宣传的挂图;花鸟画成了客厅的装饰。又说:“再这样下去,山水花鸟就有消亡的危险。”为此,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言外之意,洪先生是主张文人画的,也像吴、齐、黄、潘的四综合,才能正本清源;换句话说,就是要按照这四位大师的路子走,才是走向未来的唯一途径。这四位大师本来就是中国画家的典范,是用不着再提的;也就是说洪先生没有重新介绍的必要,至于说四综合,20世纪的后半期,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四综合的画家,也不是“普遍之短”。这也许是洪先生所说的“精神性”。从洪先生的精神性来看,是属于物质性的。他认为“中国画的材料不足以像油画那样充分表现物质性……”,只能草草逸笔,画三兰两竹,哄人,简单、浅陋、谁都能“玩”的画种。我认为不是这样。认为中国画的精神性,应该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来谈这个问题,不应该只看到中国画的工具和油画不同,“产生不了可与之相比的效果。”中华民族性是五千多年的文明积累而成的,见义勇为,勇于正义献身的品德。从我国的历史来看,中华民族从来没有侵略过别人的记载,只有自卫还击取得的伟大最后的胜利。反应在中国画上,也充分证明这一点,中国画既不歌颂穷兵黩武的野蛮行为;也不描写被人欺侮精神不振的颓丧的心情。它是通过中国画的潜移默化使人类和我们一样善良地爱好和平,这才是中华民族文人画的精神性的千秋功绩。文人画是中国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画派,它的“兰竹”是文人画借竹的坚贞,兰的幽香以表现中华民族高尚品质精神性的手段,不过不易被外国人所理解,也像我们不易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样,谁都能玩的浅陋的画种。
总之中国画只要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性,不见得一定用油彩和“增加立体型”、“固定的透视与结构”、“西洋式装框”等等,都能保持中国画的世界荣誉。中华民族是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民族,“西方画可采入者融之”使之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共性。例如佛教传入中国,不但逐渐被中国融化,而且更有新的发展。表现在中国画上也非常明显。敦煌壁画(文化)除一部分保留西域的故事情节之外,最大部分则是中国画的画风。
我认为绘画的材料和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出它的独特效果,但它不是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如说油画的效果,中国画比不了了,那么中国画的效果,油画又能比得了吗?只能说各有千秋,可以互补长短而矣。
再说西洋画的达达派、未来派、印象派……大都是用油画色彩来画的,中国人很难理解;同样,西洋人也很难理解中国画的各种流派,这是不足为奇的。我们不懂价值5500万美元的毕加索的《双手抱胸的妇女》,他们也不懂被认为谁都能玩的三兰两竹。
第二个保持是水墨为尚。       
一千年前,王维就说过:“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尚。”并不是新名词。不过,我揣测,这项保持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应该着重地加以研究。但是,什么样的画才是水墨画的定义,却一直没有得出权威性的答案。我想,所谓水墨画者不外有三个不同的概念:1,是水和墨调和而成的黑色和灰色不同色彩的画法,像黑白的照相、电影、电视的效果一样的画。2,以水墨为主,施以浅淡的色彩,而色彩不至于碍墨的叫做“水墨丹青”的画。3,现代开始流行抽象的用色和墨构成的几何图形仲画些似山非山、似水非水、似人非人、似有色似无色的那种所谓的中国画。
洪先生主张中国画只有“墨色世界”的水墨画才能与姹紫嫣红的西洋画比美,若要追求色彩,那只能在日本之下坐“第三把交椅”。这是不是意味着西洋画是第一把交椅,日本画是第二把交椅,中国画在上一世纪就已经失掉了世界画坛上应有的地位,现在只有画水墨画才能不至于坐日本之下的第三把交椅?假如中国画保持水墨画的画种,它应该做第几把交椅呢?洪先生没有说。笔者认为这样的排位,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在世界绘画史上,有谁给世界绘画这样排过位的?我认为,艺术这个东西,是无法用度、量、衡来衡量它的价值高低的。
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的艺术——绘画。它们都在互补,让自己民族的一部分汇聚到世界文明之中,世界的文化才如此地丰富多彩,美丽富饶。不要追溯过远,就是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画,不论任何画种其世界声誉都不比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米勒、列宾(人物)、霍贝玛、柯罗(风景)稍差。进入十九世纪,中国画的品味都起了巨大的变化。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特别是鸦片战争,中国一部分人被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打得晕头转向,连脊梁骨都弯了,不但自己看不起自己,而且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明显的或潜在的思想;甚至遭到洋人的耻笑,不但不以为耻,反而为荣。一部分爱祖国,爱祖国文化、文明的人士,(如中国画画家)仍然在洪先生所说的那些“余孽”的“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轻视之下,默默耕耘,画出很多很多足以震撼世界的作品。我认为从远古到现在,以至将来,中国画就是不用所谓水墨画也足以和西洋画分庭抗礼,只要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中国画就不会坐第三把交椅,第一把交椅谁做尚不知鹿死谁手呢。至于洪先生所说“水墨为尚”,究竟是什么样的水墨画才能“为尚”?他没有说。他只说水墨抽象画是挺进世界的先锋,对于这句话。我是不敢苟同的。
中国画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开始,就有在陶器胚上用彩色作画,烧成之后,呈现各种色彩的图形,称为彩陶。南宋谢赫的《六法》就有“随类赋彩”的话。隋唐以后,更重视色彩的作用。为了能尽量表现的完美,用上了金碧、青绿、铅、丹……种种彩,就连提出“水墨最为尚”的王维,他的画多为赤绿山水,后来宋、元、明、清的画,固然有一部分纯用水墨,但更多的仍以彩色为主。就连黄、王、倪、吴……他们的山水也不排除用绛设色。知道今天世界上只要设有博物馆的国家,就以没有收藏中国文物(特别是中国画),而以为耻。由此证明色彩更没有影响中国画的声誉。而水墨画只是中国画画种中的一个画种,不能代表全部的中国画,中国画有中国画自己独特的色彩,是油画所不能比拟的。油画的色彩可以借鉴,可以融之,但绝不可以生吞活剥,盲目效尤。
本来地球上的一切物种,不论植物、动物以至矿物都各自呈现着各自不同的色彩,把它的彩移植到画面上,就应该归还它本来的面目,虽然没有“墨分五色”之说也能出全色胶卷一样的效果,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单一的黑色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人们欣赏的需要了,于是发明色彩照相、电影、电视、甚至连报刊也多采用彩色了。这是势所必趋,何必强调把中国画引入黑色世界呢?
摄影技术的发明对西洋画的压力很大,使西洋画画家很自愧,纵有拉斐尔、提香、伦勃朗那样的本事,也画不出和照相一样惟妙惟肖的画来,只有求助于抽象、变形。照相技术发展成彩色了,西洋画也不得不用大红大紫大绿对照相跟踪追击,但又不甘心和照相比美,于是那些光怪陆离的奇奇怪怪的跳跃闪烁的色彩出现了惊世骇俗的各种连作者自己也不懂得各种画派。
我认为中国画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从来都是抽象的,而且非常重视色彩。但是中国画的色彩与西洋画的色彩绝不相同,它重高雅质朴;不重庸俗的浓艳。它更不依靠照相,相反地照相却向中国画靠拢,意图拍摄出中国画一样的风貌。李可染先生有块图章,问曰“不与照相争工”旨哉斯言。中国画出于民族的精神性,出于中国画家的情操素质,纵使艳紫嫣红、五彩缤纷也不会庸俗。因此中国画对西洋画和摄影的色彩只有参考、借鉴、融化,至于日本画那个色彩的“亚种”,纵使“拱手”躺卧坐他们的“第二把交椅”敬谢不敏也不敢接受。
在第二个保持水墨为尚这段中,说水墨为尚“体现了佛儒道三宗哲学。”这句话在现代是非常时髦的,凡画那些无病呻吟,使人费解,空洞无物的东西,都用它来做保护伞,因为你没有哲理的细胞。其实,这句话,对学画的人来说,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让人陷入虚无的泥湾,不敢面对现实,描写具象的事物。洪先生上文说过“……在我看来,中国人物画走向未来,如果仍然缺乏写实性……(特写)中国油画取代而灭亡……”事实不见得会这样,但何岂前后矛盾乃耳?
第三个保持(特色)是笔墨。
“夫画者,所以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之外岂有他哉?”古今人都说过不知千万遍了。除了有人说过“笔墨等于零”之外,中国画的重视笔墨仍然是天经地义。不过洪先生另有高明之见,他认为笔墨既能保持身心的积极性,又有利于精神和肌体的平衡等等,我更不敢苟同。
这一群不学无术的小“丑”,葬送了中国艺术,给中国美术史留下这么多, “可耻”的资料。
   我的观点是中国画要想走向未来,做第一把交椅,就必须中国真正强盛起来。没有强大的国力和**,中国画谈何走向?
    我的话会得到印证的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4-4-27 07:31 , Processed in 0.049272 second(s), 11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