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生,一叶蕉,故谓之芭蕉。许多画家都喜欢画芭蕉,这不仅仅是成片的芭蕉给人以绿天如幕的感觉,同时,芭蕉的寓意也极为深刻。《涅盘经》有云:“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陈寅恪先生也曾经谈到过佛经中以芭蕉比喻人身的问题,把像人身一样易枯坏,不够坚实的芭蕉置之雪中,预示着人的身体生长于瑞雪之中,勤修精进,最后达到长生不坏的境界。所以芭蕉树也象征着长寿、健康、平安。芭蕉的叶子是植物中叶片最大的。寓意“叶大,业大”,也就象征着兴盛、茂盛。 郑晓京写意花鸟画佳作《三清图》(作品选自:易从网) 在入画入诗之前,最开始芭蕉是作为园林种植出现的。芭蕉可丛植于庭前屋后,或植于窗前院落,掩映成趣,更加彰显芭蕉清雅秀丽之逸姿。民间一般多种植在庭院,寓意“家大业(叶)大”;从古到今的年画中也有芭蕉叶,寓意也大同小异,代表“发达、家族像芭蕉叶一样茂盛兴旺”。 芭蕉还常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组合成景。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二者生长*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韵颇为相近,有”双清“之称。这幅画中的芭蕉和竹子,加上同样寓意清雅高洁的兰花,构成了《三清图》。这样的搭配不仅让视觉效果更为多样化,寓意也更加丰富了。 实力派画家郑晓京斗方写意精品《芭蕉听雨竹听风》(作品选自:易从网) 在诗人眼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其诗词也柔婉动人。古人把伤心、愁闷借着雨打芭蕉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情趣。郑晓京老师为此画题名为《芭蕉听雨竹听风》,不仅简洁明了的概括了画的内容,而且富有诗意,画中虽未画雨,却胜似有雨。在画家笔下,将墨绿的芭蕉画成黑色,竹子则用红墨画就,这样红与黑的搭配,对比明显,却不突兀,反而呈现出一种和谐,有更为强烈的艺术感。 画家郑晓京写意花鸟画《墨芭蕉红樱桃》(作品选自:易从网) 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先是回忆往昔,最后笔锋一转,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此句结尾,余韵缭绕,让人回味无穷。意思是: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樱桃和芭蕉搭配,无论是体型还是色彩,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樱桃芭蕉入画,韵味别致,耐人寻味。 郑晓京老师并未画绿芭蕉,而是墨芭蕉、红樱桃,红与黑对比强烈,而且有古厚的意趣。就这样,一幅极具当代意味的国画以一种别样的面目呈现出来,充分的展示了国画的韵味与魅力。 郑晓京写意花鸟画新作《三清图》(作品选自:易从网) 这幅水墨《三清图》里不仅有芭蕉,更有四君子中的兰和竹。兰花寓意幽然淡雅,竹子则寓意坚韧顽强,芭蕉寓意长寿健康。这幅画不仅寓意丰富,而且以纯水墨的画法画就,更显出画家的画功了得。中国画更重视黑与白的对比,水墨能在宣纸上形成极其丰富的枯湿浓淡的变化,既复杂多样,又单纯统一,所以中国古代画论有“以水墨为上”的说法。水墨国画有其独特的、无法代替的墨韵,以及中国风和古典美融汇其中。身为古典诗人和花鸟画家的郑晓京,即使画中没有题诗,仍然充满诗意。他用独特的笔触和艺术风格,向我们展示出富有文人艺术风格的大自然美景,他的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当代艺术佳作。 郑晓京老师的作品追求诗意情怀,他博采众长,自成一格。其创作题材丰富、个性鲜明、画风清秀静雅,一枝一叶中皆具个性,或动或静、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画上题诗均为郑晓京老师原创,蕴藉隽永,耐人寻味,是新时代少见的文人画艺术风格。非常值得书画爱好者和投资人士收藏,装饰赏玩、投资升值两得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