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之道》有感
假期中,我有幸读到了著名特级教师陈萍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之道》,感触甚多。 《教师专业发展
之道——我的教育叙事与生命感悟》是陈萍老师的教学专著,是她自己的教育叙事及其对生命的感悟。读这本书,就像听一位好朋友在讲她自己的平常故事,叙说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自然亲切,没有故作高深的引经据典,没有哗众取宠的矫情作秀,率真质朴,文静优雅,一如其人。 陈萍老师的语言清新活泼,处处流露真情,她的故事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丰厚的人文积淀与科学精神的力量,它在追求真、善、美的融合。“劳动的磨砺让我们的生命充满韧性,像一颗小草的种子,只要有泥土,就能生根发芽。劳动的磨砺让我们的心态变得乐观,生活再艰苦也能坦然应对,工作再艰辛也能咬牙挺过去。”这就是陈萍老师对生命,对工作的感悟。从她的话语中,我深深感到一位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有,那一则则透着灵气和哲理的题记,从故事中提炼而成又与故事相得益彰,两者融为一体,使得通篇熠熠生辉,令人难忘。 从陈萍老师的故事里,从与她的对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道”以及怎样去找寻、开拓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道”。 她说“爱一行做一行”是幸运的,“做一行爱一行”才是明智的;“有一种理由叫执著,成就他人,成长自我”。20多年来,她不断寻找可触的“标高”,积极消解职业的倦怠,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彰显生命力量、人格魅力。不顺意时,她苦思人生价值,坚守自己的原则;在成绩面前她始终保持“在路上的状态”。 可见,学*与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专业发展与生命成长是联系在一起的,专业之道的实质就是学*之道、成长之道、人生之道。循着陈老师成功的足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勤奋的身影!苦练“三字一话”,最终成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写得一手漂亮洒脱的钢笔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因为教师所教的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世界又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随时补充教材的不足。陈萍老师在村小三年级时就借阅了长篇小学《岳飞传》,初中时又借阅了《少年文艺》、《民间文学》、《山海经》等杂志,在泰兴师范的图书馆里,她几乎借阅了所有中外名著。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成长史。陈萍老师工作以后继续阅读,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10门课程,两年内一举通过。后来又读了本科,还参加北师大同等学历的研究生班学*。“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阅读,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她在题记中写到:“阅读使人成长,阅读使人获得情感的释放、思绪的飞扬、心灵的徜徉。” 陈萍老师的勤奋与执著,正是她走向成功的基石。在陈萍老师的职业经历中,有许多不同的岗位和角色:作为教研员,她着力创新教研机制,变更教研方式,站在改革第一线,不断挑战自我;作为课程建设者,她亲历了教材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开拓课程功能,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作为课题主持者,她应和时代节拍,聚焦“草根问题”,注重研究过程,着力于凝聚人心,锻造队伍,促进师生发展,并从中激发自身潜能;作为理论的践行者,她参与编写教材,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分分秒秒、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存在一条彩霞铺成的空中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萍老师的脚步从来也没有停息过,她说她每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当我们以艳羡的眼神观望陈萍老师的成就时,我们最该学*的,不正是这种不懈地追求与勤奋吗?我们有时可能与成功已一步之遥,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最后一步的坚守。陈萍老师的书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我们踏着她的成功足迹,用勤奋与执著探索我们自己的成功路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