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君的伤逝 ——读《伤逝》有感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也是他生平唯一一部以青年男女恋爱为题材的小说,叫《伤逝》。在《伤逝》里,讲的是一对知识青年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但他们最后却以悲剧告终。《伤逝》的爱情故事虽然也有美丽动人,但更多的是哀婉凄切,这是两个人的悲剧,可子君的伤逝却倍显伤逝。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当子君的家人反对她和涓生在一起时,她是那样的坚决分明;当子君做出和涓生同居的决定时,又是那样的决绝毅然,我的心头不禁微微一颤。的确,在那个妇女还遵从“三从四德”的年代里,子君却一没“父母之命”,二没“媒妁之言”,就自作主张地和涓生同居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她顶着与亲人断绝关系的压力,忍受着周围人的讥笑,体味着别人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为了心中的爱情,开始了与涓生的同居生活。应该说他们最初的时光是幸福的。每日办公散后,涓生和子君都会有放怀而亲密的交谈。夜阑人静时,他们相对温*功课。子君是个骨子里对爱情很执着的女子。为了买家具,子君执意卖掉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她什么都记得,记得涓生的一切。涓生的言辞,她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涓生的举动,她叙述地如生,很细微。她甚至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开始忙起了家务。她在情海浮沉,为活着而营营役役,为生命忐忑犹疑,为另外一个人牵肠挂肚,为身形惆怅……这也正是造成《伤逝》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子君对爱情过于依赖,直至最后的死去。 子君,也许在那个时代,称得上是一个妇女解放的杰出代表。但不可否认,她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以至于子君看到涓生从杂志上裁下来的一张雪莱的半身像时,她却只草草一看,便低了头,似乎不好意思了。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妇女“三从四德”氛围中的女性,虽然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但骨子里依然还是无法摆脱对传统的依赖。婚后,她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只是一味地沉醉于生活琐事中而自得其乐。甚至还为了自己养的油鸡和狗与官太太拌嘴、争吵。也不再和涓生温*功课,共同读书了。以至于后来涓生开始嫌弃她,离开了她,她也终于死去了。 子君对涓生的爱,不可谓不热烈,可以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他消得人憔悴”。但是为了爱,盲目的爱,她却忘了别的人生要义。呜呼,悲哀啊,一个曾经那么勇敢地追求自己幸福的新时代女性竟然为了爱而迷失了自我,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悲剧,但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世叹息。子君的悲剧,不仅仅是属于她个人的,也是整个时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