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童谣,一生期待 ――读《呼兰河传》随想 新沂市城西小学 熊彩侠 朋友,当你听到或读到“拉大锯,扯大锯,外公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这首童谣时,你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呢?也许你会说,不就是首童谣吗?是的,这首童谣看似很普通,可是当你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你就会发现这首童谣的背后饱含亲情,充满渴望……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到:呼兰河在精神上,也有不少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 野台子戏是秋天在河边上唱的。这野台子戏一唱就唱三天,唱戏之前是要搭戏台的。不过,戏没开始,呼兰河就热闹不得了了,接姑娘的,唤女婿的。每家如此,杀鸡买酒,笑语迎门,彼此谈着家常,说着趣事,每夜必到三更,灯油不知浪费了多少……每个回家看戏的姑娘,都零零碎碎地带来一大批东西。送父母的,送兄嫂的,送侄女的,送三亲六故的。每个从娘家回婆家的姑娘,也都带着很丰富的东西,这些都是娘家人送给她的礼品。东西丰富得很,不但有用的,也有吃的,母亲亲手装的咸肉,姐姐亲手晒得干鱼…… 临走时做母亲的送到大门外,摆着手还说:“秋天唱戏的时候,再接你来看戏。” 坐着女儿的车子远了,母亲含着眼泪还说:“看戏的时候接你回来。” 细细地读着《呼兰河传》,你会发现简单的几句童谣中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无限的期待…… 再读萧红的一生,你又会发现,简单的几句童谣中又充满着对亲情的渴望——萧红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祖父去世后,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因此童谣中的“母女牵挂之情”是她渴望的,“兄妹姐弟的亲热之情”是她渴望的……“家”在萧红的心目是神圣的,又是虚无的,她一生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渴望亲情,可这些对于她来说只能是个“梦”,无法实现的“梦”!萧红也只有在这首童谣中想象着“亲情”,想象着“家”! 1932年8月,她与未婚夫汪恩甲的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之后夭折。1938年底,与配偶端木蕻良生下一子,出生不久后又夭折,萧红的一生未曾享受到一天的儿女之乐,经受得都是无尽的痛苦! 我想,每当萧红听到或想到“拉大锯,扯大锯,外公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这首童谣时,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呼兰河城的野戏台子,回想起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其中的滋味定是他人所无法感受到的。 朋友,读读《呼兰河传》吧,让我们从喧闹的生活中走进经典,为心灵寻一方净土,你会发现这也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