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534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书评,书香新沂——生活中的德育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9-10 08:5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13:0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前段时间,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不禁思绪万千……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尤其让我记忆深刻:近年来,一些存在于青少年学生之中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杀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陈果自焚,从北京的14岁男孩残忍地杀害同学的妹妹,到江苏徐州的违纪学生疯狂地砍死校长的四位亲人……面对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多年的教育究竟有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我们的德育怎么了?
    是啊,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德育怎么了?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鲁洁教授在《教育的返本归真》一文中写道:“20世纪的一切都说明人类患下了‘分裂症’。在物质方面,人类已达到造物主的水平,几乎已经无所不能,可以无所不为;但是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在自我认识、自我把握等方面,却是如此的发育不良,水平低劣。”“缺乏大智慧的中国人其实用小智慧在毁灭自己,这就使人类处境特别危险,就像一个刚满周岁的孩于拿起一把子弹上了膛的手枪。”鲁老师讲的返本归真,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重视德育。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德育重要性的论述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我们仅从这三位教育家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朱永新先生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以前,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良好的庭教育氛围中,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如吃东西,孩子们会自觉地遵从优先法则,年龄大的要自觉少吃点儿,给年龄小的多吃一点儿。又比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作,使每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得到统一。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实践。这样自然的活动就可以让孩子学到许多道德规则,不少道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不需要父母地反复说教。
    但是在我们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上学前都是被关在家里,大多时间是与外面的世界隔绝的,更无与人交流的机会。上学后,尽管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可是从早上七点多钟到校,到下午五六点钟放学回家。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也主要是忙于上课和完成作业,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随便交流和活动。可以肯定,这样的学生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折,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冲突,这些基本的德性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随地乱丢垃圾,丝毫不尊重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学生在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之事,而且还顶撞老师;学生不服家长的管教,甚至离家出走……看到这些现象,不禁让我们怀疑现在的孩子啊,他们的感恩心在哪呢?他们真的成为所谓的“冷漠一代”了吗?由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认识到,“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德育工作应把它放在首位,并且要常抓不懈,使它内化为一种*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惯 ,我也曾经做过一些积极地尝试:
    一、以身作则,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
    身教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之一,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倘若教师只是口干舌燥的反复说教,却不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其教育必失败无疑,对于“感恩”教育,我同样也采用了“身教”。
    在每天的工作中我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们一个真诚的微笑;地上有纸屑我就随手捡起,放到垃圾筐中;学生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从不吝啬说一声“谢谢”;教师节,全班学生祝我节日快乐,我给他们深鞠一躬,表示谢意;母亲节,我祝福所有学生的母亲,感谢她们送给我这么多的好学生……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使我尝到“感恩”快乐的同时,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生活中,培养“感恩”*惯。
    陶行知先生主张 “各种知识和技能学*最好在生活中进行,*惯培养更应该如此。*惯,它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但*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 因此,“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针对“感恩教育”,我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1、召开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中结合社会中的感恩典型事例,展开讨论,在班级中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
    2、开展“爱心回报”活动。
    A、回报父母:主动和父母谈谈心、给父母捶捶背或洗洗脚、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B、回报老师:和老师见面主动问好,声音要响亮、主动找老师进行一次交流、举行演讲比赛《我爱我师》、向老师说一句祝福或写一封“感恩信”。
    C、回报同学:为班级或同学主动做一件事、给帮助过自己的1至3名同学写一封感谢信、自编小报《友谊》或自拟题目。
    3、感恩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要让学生明白:感恩其实并不难做,一句谢谢、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张小小的卡片,这些其实都是感恩的表现。感恩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作为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如履行学生的基本义务,遵守学校基本规范;在班级大扫除中,要自己承包打扫任务,并对自己的劳动负责;要对保洁的同学感恩,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感恩,多说谢谢;要懂得体会批评自己的老师和家长,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明显的感觉到学生们的“冷漠之心”正在渐渐地苏醒,他们已经有意识的去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三、在鼓励中,内化“感恩”*惯。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把感恩内化为一种*惯,使其终身受益。*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已经有了感恩的意识和行为这还不够,必须反复的训练,不断地鼓励、肯定使之内化为*惯。
    我发动学生寻找身边值得感恩的小事。如班级中李旭梁同学每天都主动把讲台擦的一尘不染,给老师提供一个洁净的场所;何佳臻同学默默无闻为班级开关门,从无失责,确保班级同学能第一时间进教室;班里几个男生长期负责了班级里的饮用水的更换工作,确保大家都能喝上干净的纯净水……对类似这样的同学,我都给予了表扬和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正是大家值得感恩和学*的鲜活事例。这些学生在得到了表扬鼓励之后,他们做的越来越好,类似的事例也不断出现在其他同学身上。
    在我们平常的德育工作中,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题,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的,苍白无力的。我想,道德教育是应该存在于孩子们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因为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9-27 22:21
  • 签到天数: 45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发表于 2015-6-8 17:05: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点赞

    点赞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5-6-9 10:05:58 来自手机版的网友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德育在生活,不在形式

    德育在生活,不在形式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扎子
    发表于 2015-6-10 08:33: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7_585:}

    {:7_585:}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2-5 06:44 , Processed in 0.042753 second(s), 12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