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人性的光辉,就难以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境界。 ——摘自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清明三天假,原打算去踏青,只因为借了本《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于是,将城市的喧嚣和怡人的春色关在了窗外,任车水马龙、樱花烂漫,只沉醉在自由呼吸的淋漓畅快中。 一、 阅读滋养心灵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李先生不止一次的写到自己对书籍的热爱。从爱书的爷爷到连环画的魅力,从没有老师的语文课到ACT语文教改实验,从失败了谁负责到自修楼中的自主学*,一路走来,书香弥漫,是坚持不懈的阅读成就了李希贵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思想。他说“我真正的学*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他的阅读面是广泛的,企业管理著作、教育理论专著、古典诗歌散文、以致诘屈聱牙的哲学理论,都是他阅读的对象。阅读,为李先生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在滋养心灵的同时也影响了他对人、对事的思考;阅读,让李先生顿悟: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是爱书的,每得到一本心仪的好书,纵是不吃不睡,也要将它读完。可大多时候,我的阅读凭的是兴趣,少时喜欢读《西游记》《红楼梦》,稍大些读的是琼瑶的言情、金庸的武打小说,当了教师后,由于职业的需要,也读过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吴非的《不跪着教书》,随性的阅读虽也给我的教育生活带来一些色彩,但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心灵深处时常感到浅薄和孤单。浮躁的社会现实、盲目的从众心理、功利的教育情态让我在困惑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作为老师,我深知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但在应试的压力下,却不敢把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是推荐学生读一些能提高考试成绩的书籍。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你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呢?你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了吗? 二、细节彰显智慧 李希贵是成功的,他说:“我的成功不在于从一个普通教师当了校长,当了局长,而在于我从读教育这本大书的过程中,感悟了人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命形态,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而我认为李希贵的成功源于其让生命自由呼吸的教育理念,源于其敢为人先的工作魄力,更源于其“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的教育信仰。让我们俯拾文中的几个教育细节去感受他的高尚人格和管理智慧吧。 在《教师完全可以道歉》一节中,他写道:“教师完全可以道歉,教育完全可以在平起平坐的状态下进行。”是啊,教师也是人,也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关键是面对错误,有几人可以放下尊严,真诚地向学生说声:“对不起。” 在《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一节中,他从一般管理细节中换位思考:“我们给教师的压力太大了,于是他们只好把这个压力再转嫁到学生身上。斤斤计较、相互猜疑的师生关系代替了宽容、和谐与健康向上的班级生活,只看眼前、不问长远的班级建设的短期行为,只重治标,不重治本的顾此失彼的工作方式,都在班级管理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先生对于学校机制的深入思考和切有成效的实践,让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学校的管理如何才能与学生的长远发展建立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