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无意中看到的一片文章,文中提到的一种食品不禁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现在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姥姥家住在临海的小渔村,有几十户人家,虽然日子过得苦,但几乎都是亲戚,七大姑八大姨的也挺亲切。
那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更谈不上吃小食品了.住在姥姥家的时候,最喜欢的小食品就是果饼了。试着问问现在的孩子:你最喜欢的小食品是什么?我敢保证,没有一个孩子能说出固定的哪一种来,因为现在的条件太优越了,孩子们不停地换着吃也吃不完啊。
别看果饼的名字挺好听的,实际上就是花生榨完油之后的残渣做成的饼,也有人叫花生饼。(和豆饼一样是农村喂牲口用的)它的原型是直径大约50公分的大园饼,褐色,坚硬无比,味道虽然没有花生好吃,但也不难吃。家长把硕大的果饼砸成碎块儿,如同板栗大小,平均分给孩子们,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吃的时候是讲究方法的:先把果饼放在嘴里润湿,然后再一点点啃食,时常用嘴吮干净遗留下来的残渣。这种吃法不影响爬山涉水和玩耍,不吃的时候可以握在手里或随意放在口袋里,不像现在的孩子,呆在有空调房间里,端坐在电视机前,从几种当中挑选,即饱眼福有饱口福。
舅姥爷家有个叫狗剩的小男孩,因为个子矮小动作又慢,其他孩子不愿意带他玩儿,每一次他都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是条甩不掉的小尾巴.可他人小鬼大,不甘心居于这种尴尬的地位.有一天,当孩子们弹尽粮绝的时候,狗剩出其不意,慷慨大方地用小脏手迅速地从破布口袋里掏出他一直舍不得吃的像小石头一样的果饼,讨好地小声说道:“我还没吃完呢,一人一块儿!”看那神情就像个救世主一样。其他孩子不情愿地看了看他,又无可奈何地拿了果饼。结果在以后的行动中,他名正言顺地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不是天天都能吃上果饼的,有时候找不到也将就弄点儿豆饼吃,不过那味道可差多了,涩涩的,少了些甜味儿,多了些豆腥味儿。
离开姥姥家的时候,我已经和小伙伴们难舍难分了.他们拿出手里仅有的果饼,慷慨地送给了我.回到家里,我把这些小东西送给两个妹妹吃,她们看了一眼,连动都没动一下.我赶快收起来,只有我能真正体会出它的味道!
许多年以后,我再一次踏上那块土地寻找儿时的记忆.小渔村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见到了狗剩,谈到了过去的趣事,尤其是当年小伙伴们一起吃果饼的事情,狗剩哈哈大笑:“现在哪有吃它的,也就我们小时候把它当个宝。"我告诉他:拿点儿尝尝.他表情怪怪地说;算了,太难吃了.
想再次尝尝果饼的愿望没能实现,不过,它的滋味儿和过去的往事一起留在记忆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