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92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驳壳枪传奇 中国战时重要武器盒子炮的威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4:49
  • 签到天数: 34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03:5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的;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最初由西班牙研发制造,毛瑟厂随后定型制造,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陆军部档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 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 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 可能是最早见诸於公牍之一例, 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後才会出现。
      在美国, 因为握把的形状, 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handle), 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 Cannon)的。 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 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 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e Genschow)公司的目录号码, 与毛瑟无关。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 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与Bolo一样, 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 所谓的Bolo, 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苏联**党及其党员的别称), 因为3.9寸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盒子炮的作用原理
      -
      盒子炮采用短後座力(Short Recoil)式作用原理。 见图。 闭锁榫(Locking Lug)套在滑套下方, 前方卡入闭锁机组(Locking Mechanism Frame), 上方嵌入枪机(Bolt)下的两个凹槽。
      在击发时, 後座力使得枪管兼滑套(Barrel Extension)及枪机向後运动, 此时枪膛仍然是在闭锁状态。
      由於闭锁榫前方是钩在主弹簧上, 因此有一小段自由行程。 由於闭锁机组上方的凹槽, 迫使得闭锁榫向後运动时, 只能顺时针向下倾斜, 因此脱出了枪机凹槽。 见图。
      此时枪管兼滑套(图中省略)因为闭锁榫仍套在其下, 後退停止。 枪机则因为闭锁榫脱出, 得以自由行动, 继续进行扣下击铁、 抛壳的动作, 最後因力量用尽, 复进簧将枪机推回、 上弹, 回复到待击状态。
      在这整个过程中, 闭锁榫以前端为圆心, 作顺时针及反时针的弧形运动。 後世的P-38, Beretta 92等, 与此相同, 均称为起落式闭锁枪机(Falling Block Locking Breech)。
      速射型的作用原理
      在提到速射型的自动作业原理前, 首先比较一下速射型与普通盒子炮零组件不同的地方。 见图。
      一. 击铁的后下方, 速射型有几个刻角。
      二. 闭锁机组的後侧, 速射型多了一道凹槽, 供给捕获钩(Catching Hook)运动用。
      三. 枪管兼滑套後方左侧, 凹槽明显的长些。
      四. 固定弹匣相对於插入式。
      可以全自动发射的速射型, 在枪的左侧有一个选择钮, 当该钮在半自动状态时, 一切作业与普通盒子炮相同。 在该被旋到全自动时,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是机簧(Sear)被该钮抵住, 因此只要扣住扳机, 机簧不会滑开, 而是始终保持在受压的状况。 换言之, 失去了捕捉击铁的能力。 同时, 捕获钩杆(Catching Hook Bar, 以红色线条示意), 被选择钮推到後方, 推入作业位置。
      图示仅为击铁在作业时与捕获钩互相作用的情形。
      一. 捕获钩已经推入自动, 击铁在击发的位置。 第一次拉枪机时, 仍是由机簧控制击铁。
      二. 当扳机扣下击发, 枪机後退, 击铁下压时, 捕获钩扣住击铁, 枪机因复进簧的作用, 正在回位。
      三. 枪机回到定位後, 将滑套推回, 推动捕获钩, 击铁松开, 再度击发。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枪膛闭锁, 方才击发。 如此周而复始, 只要扣住扳机, 会不断击发, 直到弹匣子弹用罄。
      这是毛瑟速射型的作业机构, 量产後的第一千把就是卖到中国, 序号是100001a至101000a。 在此之前, 西班牙已经制出了自动作业的盒子炮。 但是有些西班牙生产的自动手枪, 没有上述的捕获钩的设计, 只是击铁随枪机复位击发, 因此有枪膛不完全闭锁即击发的可能。
      盒子炮的实用
      驳壳枪刚研制成功时,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 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 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 因此他将盒子炮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1896年式, 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 不过事与愿违, 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 毛瑟厂估计大约生 1896年,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 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
      1. 该枪价格太高,
      2. 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3.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4. 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
      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盒子炮以桥夹装填10发7.63公厘子弹示意
      盒子炮在现代手枪中, 用起来不算是舒适, 握把的设计, 对任何人而言都不称手。 但是中国人因为深受盒子炮的影响, 曾在仿造别种类型的手枪时, 竟也采用了这一种握把。 口径方面, 原设计是7.65mm Borchardt, 因为那是当时生产中的第一把半自动手枪, Borchardt并不成功, 後来改进为P-08 Luger, 成为一代名枪。 盒子炮正式生产时, 改为7.63x25mm, 又称30 Mauser, 大受欢迎, 一直到停产, 都是主要的口径。 俄国也曾大量使用称为Bolo的短管盒子炮, 其风行的程度, 由後来的7.62x25mm Tokarev子弹, 外形诸元与30 Mauser完全相同可见一般。 在一次大战後, 德国将许多盒子炮改装成9mm, 在握把两侧刻有大大的红色9字, 以供区分, 收藏家称为红9。
      30毛瑟改为9公厘很容易, 因为两者的底径几乎相同, 9公厘子弹较短, 所以除了枪膛、 枪管内径须要放大, 其他都可以保留原状。
      9公厘子弹与7.63子弹的比较, 桥夹为十发装。
      中国的山西军人工艺实*厂, 曾经生产过11.43mm(45 ACP)口径的盒子炮, 由於是民国十七年量产, 称为一七式, 在枪身右侧刻有生产年度, 如『民国拾捌年晋造』等, 左侧是『壹柒式』, 均为篆书。 这是全世界唯一生产这种口径盒子炮的例子, 因此在收藏家之间很有名。 近年来中国混杂新旧零件, 大量出口到美国, 所有的铭刻俱全, 价钱自然大跌。
      盒子炮非常有趣的一项特色, 是它的枪套, 倒装在握柄後, 立即转变为一枝冲锋枪, 成为肩射武器。 这是当时非常留行的一种作法。 传到中国後, 成为一种惯例, 不论是白朗宁(8寸1900型)、 转轮枪、 毛瑟(1912-1914型), 通通都赋予这项功能。 这也是盒子炮对中国军械发展与使用, 影响深远的一项旁证。 毛瑟厂也生产过长管带枪托的骑枪型, 但产量不多, 大沽造船所也有小量生产。
      盒子炮的正式装填方式, 和毛瑟步枪相同, 用10发装的桥夹, 由上方压装, 无论是7.63mm或是9mm, 都可使用相同的桥夹, 如果没有, 5.56x45mm的桥夹也可以凑合着用。 固定弹匣型如果没有桥夹, 几乎无法使用, 需要一手拉住枪机, 一手装弹, 再同时用两腿把枪夹住。 毛瑟另一个有趣的地方, 是它的照门, 刻度高达800或1,000公尺! 这当然是没有意义的事, 即使有人能对一千公尺的目标, 用手枪瞄准射击, 纵然7.63mm是一种高初速的子弹, 在一千公尺飞行後, 也没剩什麽力量了。 7.63公厘, 九公厘子弹以及桥夹。 7.63x25mm子弹诸元 (摘自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之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 枪口初速:425 m/s (1395 ft/s) 枪口活力:50.6 m-kg 弹头重:5.5 g (85 grain) 全弹重:10.7 g 这种初速, 在357 Magnum问世之前, 是世界冠军, 因此弹道平直, 但是弹头太小, 杀伤力不大。 实际运用上, 50公尺是合理的距离, 加上枪托, 可以对100公尺左右的目标遂行射击, 再远就有点难了盒子炮枪机榫, 装在滑套右侧後方。但由于驳壳枪身管较长、有效射程远,所以只要粗略瞄准,命中率就很高,基本上指哪打哪,即使磨平准星,有的神枪手仍能随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电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4 11:14: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soso_e179:}

    {:soso_e179:}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4-10-3 00:17 , Processed in 0.050699 second(s), 13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