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772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秋琐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9:3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本帖最后由 城市布衣 于 2009-10-4 09:40 编辑

   坐在阳台上,望着晴朗的天空。禁不住回忆起过去。
   三十五年前。同样的中秋,不同的那是雨后的阴沉天。阴沉的让人发冷。我瑟瑟跟在四叔的身后。
     四叔带着我讨了一个上午的饭。收获只是几张发霉发干煎饼。饥饿寒冷疲劳同时袭击我幼小的身体,倔强的昂起头。不落下半步。四叔回首看看我。接着走了几步还是停下了来。让我吃了几块讨来的煎饼充饥。环顾四周,发现附近一住户人家门前有块泰山石上。扶我坐上去等他回来。
     四叔和我父亲是胞兄弟。父亲是长子,四叔出生时候,家里特别穷。担心不能被养活,祖父母商量着与其被饿死。不如把他丢送给一个路人。恰巧一个路过村子的宿迁商人,成家多年妻子未能生育。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异常。找到祖父母抱走了出生一个星期的四叔。
     傍晚年仅十岁的父亲回到家。知道了这件事情。没有多说一句话。转身出了家门。顺着南下宿迁的路,星夜追去。听祖母讲。第二天临近晌午的时候。父亲背着四叔回来了。还带来那个商人送给他们一路吃的食物和二十元钱(当时的二十元钱相当于现在的二千元吧)。
祖父母二人只说了一句,怎么养活啊。父亲说,就是讨饭,也不能骨肉分离。后来父亲和我说,祖母那时候经常被饿昏。祖母却和我讲,那时候村里每天早上都要抬出几个被饿死的人去村外埋掉。父亲半读书,半勤工俭学,年幼的躯体承受着和成人一样的负担和责任。一家人活了下来。活的极其艰难。父亲是坚强的。那个年代,坚强意志是贫穷生活磨练出来的。同时也是支撑人们活下去必需的精神。
      二十岁的时候,四叔还是很瘦弱。却和父亲一样承挑着养家糊口的担子。他没有父亲的精明能干。却有着吃苦耐劳精神和心地善良的品质。生活依然贫穷,疼爱我的四叔经常带着我出去讨饭。母亲说,如果不是四叔这样天天带着我一家一家,一村一村乞讨。估计我也早被饿死了。
      那天的雨接着下起来。我坐在泰山石上。思索着。所谓的思索其实是幼小的心灵寻思着怎么能多要点吃的(那时候理想不像今天这样幻想买房啊装修啊,汽车啊等等)。昏睡中,单薄的衣服被雨水浸湿却浑然不知。
   朦胧中被四叔叫醒,看见他满脸的喜色,右手提着一纸包裹。看包装我知道是月饼。应该是两包。抬头看到四叔的身后还有一对老夫妻。他们笑呵呵的看着我们。你们快回家过团圆节吧。家里人等着呢。
跟在四叔的身后。小跑着。四叔说,以后我们不用再乞讨了。后来我知道。那对老夫妻是祖父的同窗好友。那天他认出了四叔。让四叔和他们学习木匠手艺。吃住在他们家。四叔提出带着我住他们家。那个年代木匠是一门吃香的手艺活。收入也略高些。
   回到家。大家庭里,十多口人端坐在桌子边正等着我们两人归来。祖母忙活了一个下午,准备了一桌饭菜。玉米馒头,豆渣稀饭。豆腐豆芽等。更多是的山芋煎饼。令我惊奇的是桌子上有几道菜显得特别丰盛。烧老鳖和炖杂鱼两大盆。后来我知道,为了这顿中秋团圆饭。父亲和二叔三叔在村东的沟渠里忙活了一天,拦坝抽水捉鱼。看样子收获挺大。
那次的团圆饭我记忆深刻。父亲说。过去穷,我们挺过来了,以后的日子要好过了。这次秋收结束收后,我们家能分到10多亩的土地。和一头牛。父亲说的就是后来开始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天父亲和祖父二人喝了许多新沂白酒(60°)。祖父沉默寡言,他心里想的是中秋后分家的事情。父亲计划着憧憬着明天以后的事情。
后来。二叔三叔四叔陆续结婚成家,独立出去。大家庭分裂成若干个小家庭。农村生活艰苦局面也慢慢有了改变。摆脱贫穷,走进温饱,接近富裕。然家庭之间的关系始终由浓于水的血缘关系维系着。团圆没有被破坏。
   我们兄弟侪辈也慢慢长大,陆续结婚生子成家。祖父母过世。父亲渐渐老了。大哥继承了父亲坚毅性格。长兄如父。我体味到了。每每中秋或者春节。大哥电话一个接一个的催促回家团圆,团聚。临近这个时候。在老家的几个叔叔到父亲的住处呆上一个下午。母亲简单的做几道菜肴。作为他们下酒的菜肴。
      写到这里。抬眼望去。夜已到来。妻想扭开灯。被我拦住。我想静静的看着今晚的月亮。虽然它还不是很圆。
我想老家的父亲,叔叔们,大哥他们也一定在看着。
    这是中国的赏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4-20 09:5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发表于 2009-10-4 09:45: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本帖最后由 云在青山 于 2009-10-15 21:43 编辑

    [wma]http://202.97.177.3/wanhuatong/zy/music/qt/001.mp3[/wma]楼主的文章,细腻真实,也许现在能够看懂的不多了。
        记得,我的父亲小时候就是讨饭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参加革命工作,转业落户在本地的。深有同感-----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讨饭的体会。
       再次赞叹,再次怀念那不能忘却的过去。   多读读这篇文章,也许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许这就是楼主本文的真谛。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7-12 06:52
  • 签到天数: 58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发表于 2009-10-4 10:23: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真实情感 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这种心情的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扎子
    发表于 2009-10-4 14:56: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真实情感的流露~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毯
    发表于 2009-10-5 08:2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0-5 08:24 编辑

    很真挚,很朴素,也很感人。
    不是挑刺儿,觉得逻辑关系上不够严谨。——“35年前”,当为1974年;“三十五年前”的那次“记忆深刻的团圆饭”,当在1974年中秋节。
    “这次秋收结束收后,我们家能分到10多亩的土地。和一头牛。父亲说的就是后来开始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一段叙述,较之史实,显得有失契合。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4-20 09:5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发表于 2009-10-5 13:54: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枫叶老兄,到底严谨。估计系笔误,或概谈。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10-5 17:27: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很感动人的文章!
    望月怀古,看来古人说的一点都没错啊,让我们都能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都要向前看,但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18:46: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呵呵 是的。我还真没有注意呢。我就是随想随写。不想让枫叶老师看到了不严密之处了。谢谢老师提醒。得改。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4-20 09:5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
    发表于 2009-10-5 21:49: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807】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3-6 10:53
  • 签到天数: 21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0
    发表于 2009-10-5 22:04: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
    很感人的文章,几乎要落下泪来!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09-10-6 02:10: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本帖最后由 枫叶流丹 于 2009-10-6 02:28 编辑
    呵呵 是的。我还真没有注意呢。我就是随想随写。不想让枫叶老师看到了不严密之处了。谢谢老师提醒。得改。
    城市布衣 发表于 2009-10-5 18:46

    感谢楼主虚怀若谷!
    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而闻名全国。1978年末,该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手印。
    假如判断不错,新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在1980年之后。
    ——区区学习一得、率性直陈,枫叶绝不敢以此为师。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6 10:27
  • 签到天数: 110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2
    发表于 2009-10-7 00:16: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76A】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09-10-7 23:5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很感人的文章,几乎要落下泪来!
    火热的冰 发表于 2009-10-5 22:04

    俺承认俺好哭,俺的已经落下来了。

    好文章,最真实的情感!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09-10-8 16:3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人间风冷,方显出骨肉相连之温暖。真的很感人。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09-10-8 21:53: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文字朴实,简练,看似淡淡道来,却把一种强烈的感情带在其中。
    亲情可以消融苦难,也能把分开的小家庭粘合。一切都在代表团圆的中秋月下面,发出淡淡的光辉。
    当然,如果略作修改,这篇文字会更有味道。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2-22 06:14 , Processed in 0.046854 second(s), 16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