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 人生如圆,无论在哪漂泊,还是有多么的辉煌,但最终还是回到终点上来。 梁实秋先生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喜欢孤独”。这也许是人喜有圈子之因了。神仙也常聚集或有一物相伴,但野兽会成群结队却常见。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因为回与书相伴,才知其乐。因此孔子:“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孔子圈子才越来越大。但最终是因为他的渊博知识影响人才结识人。 否则这样的苦日子,现在有人很难过得下去。 所以,人生的圈子不可过小。过小了犹如只是一个点,永远走不出自我;但亦不可过大,否则,急剧鼓胀,不是炸裂便是离心而飞灰湮灭。小平同志曾告诫,“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但是,现在的事实是:谁的权位越高、能耐越强,圈子也就越大。如果你是大发者,你就会象圈子中心,用强有力的磁吸引着圆周上的点。 物极必反,伟大的人也不是圈子很大很多的人。因为他太完美了,对他人也挑剔地很,是谁都不够格,根本到不了他的圈子里去。正如《百年孤独》中权力已到了登峰造极的主人公——奥雷良诺.布恩在亚“不管什么人——包括他的母亲——都不允许靠近离他3米以内的范围。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副官都用粉笔在他周围的地上画上一个圈,他站在圈中央——那个圈子只有他一个人进去——用简略而不容违抗的命令决定着外界的命运。”别以为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这样的人物曾经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因为谁也不敢亲近,他们在孤独中活着,也是在孤独中死去。 同学、同事、战友、狱友因各自出处而形成不同的圈子。套句俗话说的: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表现上看,圈子大能耐就大。在一起喝酒,那手机就象**时的大喇叭不管你爱不爱听,时刻骚扰个不停。不得已,只得痛誓关机。转了酒场之后,便重新如此。一个人一个晚上生旦净末丑扮了个遍,且乐此不疲。哪个圈子都少不了他,他也少不了哪个圈子。好似他本人无所不通无所不能。 圈子有时会相交。经过交点的圆越多,越是不实在,因为他毕竟不是圆心。 曾有一个把兄弟,从一个战壕里滚出来,感情可谓不一般。可若干年以后,由于他的交往的权贵甚多,圈子也愈来愈多,聚会时,只要你有什么困难,他会把胸脯拍得呯呯响:“这事好办,你说的那个人和我喝过一场酒”。孰不知圆周上的点是通过利益链条串起来的,就因为你在这个小城无位无权,所以落实起来却又无声无息了。 圈子看似封闭,其实洞开。它也不是围城,但又似围城,进去的人想出来,没进去的人又想进去。但你若是弱势,自己都不好意思呆下去,只好出来便罢。因为人们从心底里就是瞧不起你,硬往上凑,就会被人讨厌地象看到趴在饭食上的恶蝇一样驱赶走。 幼时的圈子,只是玩伴和游戏;少年的圈子,义气和叛逆进而沉瀣一气;中年的圈子,更多是唯利。圈子其实对一些人来讲, 圈子有时也很累,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人老时(社会能量失去时),再也不能喝酒、聚会,更不能搂着孙女式的歌台小姐从露风干瘪臭烘烘嘴里唱着情歌,那时圈子自然而然也就少了。圈子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用时间来空耗自己的生命,垂死时犹如做了一场梦而已。 富兰克林说过: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婆、老狗和现款。这才是你一生中最真的圈子! 圈子不再于多少和多大,而再于纯洁、智慧和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