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30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人情怀的现实书写至范淼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1:0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熟识范淼的朋友,大都能够感受到范淼身上所具备的才气。从懵懂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到不惑盛年的内敛沉静,时间在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历程中镌刻下了神奇的印记,但一份天然而来的才智从未因时间的流淌而磨灭,反而迸发出恒久的生命力,于作品的细微处自然流露,平和又蕴含力量,深厚而不事张扬,这于艺术家而言,绝对是一件幸事。
范淼少年毕业于燕赵艺术家的摇篮河北师大美术系,听闻艺术家少年时代的同学向我描述那时的情形,80年代物质的极大贫乏却不曾阻碍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诉求,范淼在那时的师大美术系接收到外界高昂的求知讯息,从西方传来的艺术讯息慢慢向开放中的中国艺术界渗透,学*油画的范淼所走过的,是一条吸收进而抉择的艺术之路。虽然从舶来的那天起,油画这种媒介在中国就从未停止过改良和融合的进程。当代世界信息的共时特征,更加使得油画的表现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本地化融合,无数艺术家不再对西方所树立的标准诚惶诚恐,而尝试运用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段绘制出具有东方性情的图景,范淼就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艰辛的探索路。
近年来,范淼一直以燕赵之地横亘的太行山脉为写生的腹地,他的风景作品细腻中蕴含情致,气质上体现着对东方文化精神的理解和继承,北方大山大水的自然地貌雄奇而充满现实气息,而这一人文面貌在太行山一带的风景中尽显无疑。自五代以降,无数文人画家对这里的风景进行过描摹。范淼对太行山的风貌极为熟悉,甚至满怀深厚的感情,荆(浩)范(宽)董(源)巨(然)的绘画文脉与他一以贯之的文化性格如初一辙。路越走越远,历史越走越近,在范淼看来,虽然他与古人秉持截然不同的绘画工具,但他们在精神上所追求的心灵图景却浑然一体。《溪山鹊鸣》、《山之春》、《山上长城》、《山之雪》,单单从这些作品题目中,便可感受到在多年的默默试探之后,范淼对中国式文人情怀的一种体认和共鸣。
生活在城市中的范淼绝少把他熟悉的生活植入画面。相反,在范淼的画中,出现了许多北方典型的乡野村落,它们散落在太行山的峰峦之间,远离世间的烦扰和喧嚣。山间的小路连接着现实世界与希望之路,路的尽头或背靠山脉,往往左右都是山,范淼以印象派肇始的点笔堆积画面,山上的点状雪粒,在阳光下,仿佛反射着光芒,北方常见的白杨树不失时机的出现在构图需要的地方,冬日的山村是范淼常常描画的,树枝因冬日的萧瑟少了几分高大和伟岸,多了几许清冷和孤傲,即使坐靠着太行山脉,也依旧看得出北方平原的辽阔与大气,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平远之法和画论中逸笔草草的文人精神。
纵观范淼的画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在画幅的尺寸、色阶宽窄、技巧运用等诸多方面都非常“吝啬”,他始终采用耗时费力的点彩技法,这在今天许多人看来,绝非“聪明”之举。谈到当代许多作品中对绘画技巧的弱化以及对观念的张扬,范淼的言语间流露出对绘画性的笃定与坚持,范淼在题材和语言上的收敛,从功利的角度看,是冒着相当风险的,但这也从侧面让我们看到一点,范淼对艺术所抱持的那份纯净和天然的理想和执着,并转化成他持久创作的不竭动力。
范淼的绘画能力也在于他的写景技巧,他并非全然追求学院派的技术与完美,只是当他面对那些风景,有无尽的语言想去表达;当他耐心的坐在画布前,对生命的体验、记忆、感受和欲望等所有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感情都顺势而出。感情是一件艺术作品感人的根本所在,感情的枯竭将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结,一个艺术家能够清晰的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所需与所求,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出来,那么,他就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画家陈丹青在他的《退步集续编》中有言:一退再退,所谓者何?退到历史深处,是为了借一双眼,以便更清晰的照看今日种种文化情境。人也大凡有两种,一者在知识面前望而却步,举步维艰;一者以退为进,攻城略地。这两者都是极难达到的境界,但也正因为难,才有了更多的余地和可能。范淼的不争与平和与生俱来,他以风景的面貌闯荡艺界,与独立的心境和自然的景象为伴,初看上去,像是对现实的超脱与回避,他自己也毫不忌讳的表述这样的初衷。而从另外一个层面看来,其中确也潜沉着他对外在世界的自我建构与强烈的判断的空间,这种思路将意味着会有光热迸发的力量,我相信今时今日的范淼,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和书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4-6-6 20:31 , Processed in 0.101234 second(s), 15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