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8-2-16 19:01: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徒步去黄墩
1986年,我从港头中学转学到新安乡黄墩中学,读初三。
那时,在我老家,都称黄墩中学为黄墩寺中学,她是新沂的第一所中学。
黄墩中学距离我家,有40多里路。交通很不方便,从学校到县城需要步行,从老家的村子到小镇也要步行。所以,在黄墩读书的那些日子,我很少回家。基本上,是父母每隔两个星期给我送一次干粮过来。学校也有食堂,那时学校食堂还是要粮票的。学校食堂里的大厨,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另外还有两个助手,一个是我同学宋的母亲,一个是化学老师的媳妇。那年月,没有多少油水,记忆深刻的是食堂的白菜包子和萝卜烧肉,味道似乎比现在所有的菜都好。但是,不敢多吃,菜票有限。
在我去了宋同学家几次之后,宋的母亲看我是个厚道的乡里娃,便在随后的日子不收我的菜票,每次只递过去二两饭票,她也会给我的饭盒添上一勺子菜。至今,我仍心怀感激。
一直想去当年读书的那所学校看看。总是没有合适的时间。
今天,天气比较暖和,有点春天的样子了。看了红月亮的恋恋风尘,心情激动,坐不住了。决定徒步去黄墩!
“说走俺就走呀。”
给相机换上电池,带上mp3,背上小包,出发!
图一:沭河铁桥
据说这桥最初是日本人修建的。中间走火车,两边走人。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桥两头还有持枪的民兵把守着,那年有大概“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还有余温,民兵是怕反革命分子来搞破坏吧。夜晚的时候,好像还有探照灯。
图二:
过了铁桥,向北走100多米,有一条岔道,左边一条是沭河大堤通黄墩庄西头,右边一条直通黄墩中学。那时部队还没有裁军,除了中学,还有新沂市教师进修学校也坐落在那里,右边的这条道路还是比较繁忙的。现在,黄墩是江苏省小康示范村,村里修了一条水泥马路通道河东的新安街。所以,小路上的人少了很多。
图三:沭河里的网箱和鸭子
图四:当年的黄墩中学
故地重游,有很多感慨。门右边的小房子,是门卫。其实,是一户人家。他们卖酥油饼和茶水。酥油饼是从新沂买来的,表面上有一层芝麻,有咸的,也有甜的,一层一层很酥,好像是8分钱一块。茶水,是橘皮、茶叶在一起泡的,一大保温桶,甜甜的不知道放的是白糖还是糖精。晚自习结束,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会买两块饼,犒劳一下自己。
教室还在。照片上的瓦房,最左边一间,当年就是我们的教室。当年,有个县城的男同学,就在那门口对一个女生说,"××,我就要娶你!”现在,那女生已经远嫁他乡,男同学好像也远渡重洋了。
从村西去学校的时候,路过一当年同学的小翠家,居然还是屋舍俨然。只是不知道,小翠已经嫁作谁人妇了。
物是人非啊。
图五:教师进修学校
那时候,民办教师多。每年都有大批的乡村教师来这里培训。另外,好像还有几个中师班。教师进修校的伙食不错。我们偶尔回来这里蹭买一顿饭。
图六:渡口
黄墩庄后,有一处渡口。
从村里出来,我是搭渡船回到沭河西岸的。
20多年前,摆渡的是一位从朝鲜战场退役的老人。我曾经搭过他一次渡船。而现在的摆渡人,是一位阿姨。问及那位老人,阿姨说是她公公,已作古10多年了。
不远处,就是正在修建中的205国道东北绕城段沭河大桥。随着,大桥的即将贯通,摆渡人已经面临失业了。
阿姨很坦然,说哪能一辈子摆渡。桥通了,我们再想别的法子。
图七:沭河岸边的一棵楝枣树。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种树,我却想起了大西北的黄土高坡。
沭河在这一段还没破凌。
图八
绕了一圈,历时3个小时,我又回到了沭河铁桥。
身有微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