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淮阴,就不能不提到韩信,甚至可以说韩信就是淮阴的代表性符号,有大量关于韩信的诗作,就直接是用淮阴来代指韩信,比如最早见于曹丕的《煌煌京洛行》中“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以及南北朝时期《长别离》中“淮阴有逸将,折羽谢翻飞”。 在这些以淮阴代指韩信的诗作中,以宋代为多,主题集中在韩信故事中的胯下之辱、羞于哙伍、兔死狗烹和丰功伟绩四个方面。 胯下之辱是韩信早年的际遇,后人多感慨如此英雄,落魄时乞食也就罢了,却难免更遭折辱,“归来淮阴市,又复逢恶少”,“淮阴不免恶少辱”,“昔时英杰未伸时,胯下淮阴尚俛眉”,“俛出跨出何施颜,当时悔过淮阴市”,“淮阴徒笑市中人”,李白亦不免感叹“岂无横腰剑,屈彼淮阴人”。但人们亦感慨韩信的回报和大度,“何时淮阴市,能报漂母恩”,“淮阴漂母家,独得千黄金”,“吾尝赏淮阴,能录恶少年”,“有意韩淮阴,报雠如报恩”。 至于羞于哙伍之语,各有见地,有认可,“堂堂淮阴侯,夫岂哙等伍”,毕竟“关羽不能当一面,魏延何敢比淮阴”。也有不以为然,“何事汉庭羞哙伍,竟于钟室起疑猜”,“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异日淮阴傥相见,安能鞅鞅似平生”,“淮阴若肯过舞阳,卢子不羞从若士”,“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摩肩接武半台舆,谁谓淮阴非哙比”。对韩信生贬意的也有,“淮阴败晚节,顾亦非吾伦”,“高祖宽仁主,淮阴变诈才”。 而韩信最后的结局未免让人更为唏嘘,“淮阴请假终基祸”,“淮阴甘就缚”,“一夫容易缚淮阴”,“淮阴叹藏弓”,“兔死缚淮阴”,“才似淮阴亦奈何”,“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宣成”,“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却念淮阴空得计,又嗟忠武不堪闻”,“当年三杰共封侯,谁念淮阴为汉留”,“沟水已东全入汉,淮阴谁复议元功”,“君看淮阴市,岂有国元勋”。 但人们更为称道韩信的丰功伟绩,说他是盖世豪雄,“因思古豪杰,韩信在淮阴”,“淮阴西汉一英雄”,“淮阴目动即雌雄”;述说他登台拜将,“淮阴晚节北登坛”,“淮阴便合起登坛”,“淮阴韩信旧登坛”;传颂他战争中创造的奇迹,“向来但遣淮阴将”,“淮阴百战有百胜”,“潜拔淮阴帜”,“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谁道淮阴假镇齐”,“淮阴指撑楚归汉,望诸叱咤齐为燕”;牢记他的功勋,“汉高不得淮阴将,天下雌雄未可知”,“路人犹说汉淮阴”;人们如此推崇韩信,又往往把今人与韩信类比,“草檄有才追记室,筑台无路继淮阴”,“一麾聊复散馀波,才比淮阴益辨多”,“公譬淮阴侯,多多自益办”,“喜见明时钟太尉,功名一似旧淮阴”,“今代淮阴将,宣威瘴海东”,“闲吟一寄清朝侣,未必淮阴不拜侯”。 但宋人说淮阴,其实也是有宋一代,过于积弱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