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中医药方存在南北差异,国家中医药局推荐70个中成药供居家治疗使用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针对国家公布的中医药方存在南北地区差异,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和保障健康过程中,非常强调“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所以治疗方面也要分开,按照中医的群体辨证方案进行绝大多数患者的辨证治疗。
此前在2022年12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运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并且发布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协定方范例,其中包括了通用基础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药方。
其中指出,北方地区新冠病毒感染者有发热等症状,协定处方(加味葛根汤):葛根15g,麻黄10g,生石膏2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0g,桔梗15g,甘草10g。而南方地区新冠病毒感染者有发热等症状,协定处方(加减银翘散):金银花15g,连翘15g,杏仁10g,牛蒡子10g,桔梗10g,甘草6g,葛根30g,北沙参10g,桑叶10g,藿香10g。
张忠德介绍,东北地区、北方地区季节寒冷,所以表现出来的寒象特别重,头痛、喉咙痛、全身关节酸痛这些症状比较多,怕冷。南方地区从10月底、11月份开始,还是比较热,这一波疫情高峰期温度还在28、30度以上,而且湿邪比较重,11月份几场大雨以后,湿热之邪特别重。再加上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比较喜欢吃健脾温补的药,所以整个体质和环境因素湿热比较重。
“北方这边出现发热、怕冷、身痛、没有汗的比较多。南方地区高热、喉咙痛、咳嗽、有痰、大便不通的比较多。所以在治疗方面分开来,按照中医的群体辨证方案,来进行绝大多数患者的辨证治疗。”张忠德说,近三年以来,中医药在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70个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使用,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千方百计的扩大中医药的供给。
此外,全国迅速扩充中医救治的医疗资源,加强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的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床位。同时,开展医疗救治培训,加强了重症救治的力量,各中医医院还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缓解接诊压力。同时,统筹使用设施设备和调配医护人员,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能。
对于药品的供应和保障,黄璐琦介绍,在供应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点中药的保障供应,配合工信部建立医疗物资生产保供的日调度机制,提供了相应的需求清单,统一调度重点医疗物资保障品种,摸清产能产量,推动企业稳产达产、扩能增产。
此外,推动多元化中药产品的供给,针对不同症状推荐了多种可用中成药。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防治方案、用药指南和指引,扩大中药选用范围。推动支持中医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院内制剂、协定处方的生产供应,加强中药汤剂的使用,提供多元化的中药选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要求中国中药协会根据国家和各省所制定的防治方案、用药指南和指引,以“保供应、保质量、稳价格”为重点,制定抗疫中药“两保一稳”清单,发布行业自律公约,保证中药的生产。同时,密切跟踪中药材的市场情况。
黄璐琦称,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跟踪全国中药材市场,尤其是抗疫中药材品种的供应和价格情况,科学研判抗疫中药材的蕴藏量,加强对种植企业和农户的引导,也引导中药企业保持合理库存,做好原料储备,保证中药的供应和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