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罂粟的眼泪 于 2016-4-13 10:36 编辑
骟匠吴老三 骟匠就是从事动物阉割的人,他们和木匠、铁匠一样,都是依靠手艺来维持生计的。 骟匠吴老三,真名吴宜春,因为他在家里兄弟中排行老三,所以乡邻们平时都喜欢叫他吴老三,在一般的场合里是没有人叫他大名的。吴老三跟随着他父亲搬到我们村里的时候,只有七、八岁的样子,而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位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老头了。他在我们村里生活了近六十年,直到现在还操着一口浓浓的外地口音,村里的大人小孩背地里还会偷偷地叫着他的外号“吴蛮子”。以至于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知道他的外号,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真正地知道他的大名。 听村里的老人说,吴老三的老家在浙江宁海,祖上出了个叫吴极的郎中,他医术高超、技艺超群,尤其以外科手术而闻名。清朝康熙年间,吴极因卓越的中医技艺而被选调进京,在皇宫的太医院疮疡科做个御医,专门负责宫廷里皮肤外科和太监的筛选、阉割工作,官拜正七品,给六品管带。在当时京城所有的外科大夫当中,吴极的手艺那是首屈一指的,无论是剜疮割瘤的普通手术,还是皮肤上的疑难杂症,吴极凭借着几把雪亮的小刀,和祖上传下来的中药秘方,病人是抱病而来,无疾而归。在这里不得不提及的还应该是他在阉割方面的技艺,至于是何等的绝妙,那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总之,皇帝对他的手艺十分满意。雍正十二年,在他即将返乡养老的前几年里,让他回乡做了个七品的知县。 吴极一生钻研中医药方,苦练外科手术技巧,在医学研究和阉割的技艺上,可谓是造诣颇深。对于当时的官场,他一介腐儒般的外科医生很难胜任。而面对皇帝的敕封,他又没有理由和胆量去拒绝,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了地方的任上。好景不长,就在他上任的三个月之后,因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而得罪了当时候的浙江巡抚,就在巡抚借机想要报复他的时候,他就携着家眷和一些金银细软连夜弃官而逃。二百多年来,吴家祖上就一直过着这种流亡般的生活,凭借着代代相传的医术,倒也可以衣食无忧。直至传到了吴老三父亲这一辈,那些祖传的秘方就逐渐地失传了,唯一流下来的是阉割这一方面的技艺。 吴老三从五、六岁的时候就跟在父亲的屁股后头,帮着父亲背着药箱走街串巷干起了劁猪阉鸡的营生。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十五、六岁的吴老三就已经可以代替父亲独当一面了。那时候乡间的孩子们,看到了吴老三父子外出干活,就都会聚拢在一起,跟在他们的后面看热闹。有时候还一边拍着巴掌,一边齐声地唱着:“阉鸡劁羊,还骟流氓”。吴老三父子俩很不喜欢在干活时候有人围观,于是就板着脸,大生气呵斥着孩子们:“滚蛋,滚蛋,有什么好看的?”孩子们蹦跳着向后退了退,没有人愿意离开,吴老三父子无奈,就只好低着头认真地干起活来。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候为了发展农村的医疗事业,乡里从每个村选拔了一个有医学经验的人,到乡里的卫生院去参加短期的培训之后,然后再分配到各村去从事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吴老三作为我们村里唯一一个略懂医术的年轻人,毋容置疑地被推荐了上去。 参加培训后的吴老三,回到村里以后,身价自然也就抬高了许多。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村里人见到他都会主动地跟他打招呼,称呼他为“吴先生”。吴老三对这样的称呼很是受用,每每有人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地朝着人家边点头,边挥手边说:“吃过了,吃过了。” 到了后来,在我的记忆里,村子里有两个人是最受大家尊敬的:一个是被称为“吴先生”的吴老三,另一个则是我们村里唯一的一个教书先生何书畅,他们二人是我们村里还算有文化的人。在那个“有病没病,先来两片扑热息痛;有热没热,两片安乃近解决”的年代里,医疗技术落后,医疗条件简陋,而骟匠出身的吴先生,看病打针那可真是“老虎吃青草----没有一点人味”。看病开药倒还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要是需要打针的话,那绝对是件要命的事情。只见他快速地做好了打针的准备,一手拿着针筒,一手拿着蘸满酒精的棉球,只三两下就把屁股消好了毒。右手里的针筒在你还没有看清楚之前,他就像武侠小说里撒飞镖的高手一样,快速地把针头深深地扎到了病人的屁股上。他一边用针筒往里推药水,一边看着龇牙咧嘴的大人或是杀猪般哭喊的孩子,一边用着十分鄙夷的神情不屑地问:“痛吗?有那么痛吗?真是蜷鱼的胡子-----虾须(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