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24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看《阿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3:3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本帖最后由 言午 于 2011-11-3 13:41 编辑

《阿甘正传》虽然已经远去了这么多年,但它并没有因此而老去。相反,它在岁月的冲刷与考验中更显光芒。看过这么多电影,发觉自己重看得最多的还是《阿甘》。
虽然电影《阿甘正传》的问世与当时美国社会的反智背景有关,但撇开这点不谈,《阿甘》里面所反映的主题依然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人生。在这方面的揭示与演绎中,《阿甘》无疑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的特点在于:在温情的基调下,用轻松逗笑的方式,精彩地串联起了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揭示了人生命运的主题。但它并没有刻意去说教,相反它给观众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正如阿甘最后说的,我不知道像丹中尉说的对,还是妈妈说的对。人生是像空中的羽毛一样,随风飘荡呢?还是早有定数?或者两者都有呢?
《阿甘》里面的音乐很出色。尤其是最前和最后,羽毛在空中飘荡的那两段。看着这样的画面,在那个世界里,你简直就想一直沉浸下去,不想再走出来。里面的种种感觉都很舒服,原来平静的音乐真的可以洗礼我们平日在现实世界里占染的尘埃。整部电影几乎都是一些旋律优美的动听音乐,很少会出现阴沉低落的音乐;即使有,也很快会被轻柔的优美音乐所接替。这种温情的基调正是导演所竭力为我们观众营造的。
可能刚开始看的时候,你会觉得《阿甘》很闷,尤其是开头阿甘坐在椅子上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的故事那段。但我个人反倒觉得那段非常的优美。如果细细品味生活,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其实闷的成分居多。但这是一种静静的享受,懂得闷的味道的人不多,可那却是一种很优美的感觉。我们如果看过《与狼共舞》,至少应该能够体验到闷的魅力所在。人只有经历过闷的阶段才会真正懂得生活的快活与精彩。
下午,带着小小慵懒的阳光;静止不动的纪念碑;各种状态、各种职业的人走入画面,又离去……。当你定眼看着周围的静止的环境和活动着的事物时,你会突然之间看到生活的真相。它是一种延续着的状态,它很无聊,但并不空洞,它很乏味,但并不失去色彩。
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在起初面对阿甘时,你都会感觉到自身的优势。我开始看时,也会觉得阿甘很可笑。谁会跟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说这么多的说话呢,何况人家都很明显地表示冷漠了。但阿甘还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的过去,述说着自己的一生。可能你会觉得电影里阿甘的种种行为很傻,很可笑。但当你认真看过几遍后,你会悟透很多东西。其实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这么冷漠,这么陌路,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有着以上的这些约定俗成的想法。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像阿甘那样,真诚、纯净,那么我们大家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融洽。而且,也没有规定,向别人倾诉了,就一定要得到别人的理会,别人也没有义务一定要去理会你。
想过这些之后,你又忽然觉得阿甘并不傻了,甚至觉得他有几分睿智。但其实以智力的层面上说,阿甘智商只有75,当属弱智。问题不在于他傻,只不过是我们现在的人过于聪明罢了。看看现在我们都崇拜些什么?聪明、功利。有时放下这些,我们的生活将会得到释放,心灵也得到平静。这也是电影里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正如海子说的“双手劳动,慰藉心灵”。那样的生活多好,多充实。
阿甘待人的态度是真切的,不是真诚。因为真诚也是刻意的,阿甘的行为态度没有丝毫的造作和刻意,因为他内心纯净,没有一丝邪念——其实这样活着多么舒服啊。不会有太多的感情渲染,不会太过激烈,但他有他自己的悲哀:智商只有75,受同学的欺凌,幼年就没有父亲。可阿甘并没有记住这些。相反他活得很乐观、快乐。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这种积极的态度给予了他力量。凭借着上天给他的仅有的天赋,让他跑进了大学校园,成了橄榄球名星;让他在战争中生存了下来,还救下了同伴,得到了勋章,成了战争英雄;又以兵兵外交的方式当了第一批访问中国的美国人,成了全国名人;后来当了捕虾船长,更是成了亿万富翁。其实这也正昭示了“傻人有傻福”的道理。
故事的最大特点是逗笑,但那种逗笑又与原著小说的辛辣讽刺有所不同,那是一种善意的、发自自然的逗笑。逗笑的片段有很多:阿甘教猫王跳舞,启发约翰·列侬作曲,在长跑中发明了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口号。但逗笑并不是这部电影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分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阿甘》得到了它应有的高度。如果《阿甘》的定位仅仅是为了搞笑而搞笑,那就太没意思了。显然这不是导演所要的。其实接触过电影拍摄和剧本制作的人都知道,想拍好搞笑的电影是最难的,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话题,而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却丝毫不会觉得严肃,也不觉得轻挑。可想而知《阿甘正传》的导演的拍摄手法和对整体的把握是多么的有功力。
不单是导演,里面的每一个演员都把自己的角色演绎得很好,就连那几个客串的老人也很有意思。而里面的主演汤姆·汉克斯更是一绝,他是近50年来第一位两次摘取奥斯卡影帝桂冠的演员。一部同样精彩的奥斯卡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汤姆·汉克斯同样担当主演。两种迥然不同的角色,同一个演员,很难想象他是怎样做到的。
电影里讲述了几个人的命运。珍妮与阿甘成了一个对比。她的梦想是想出名,但最后她走进了夜总会,当上了“民谣歌手”。在他们会面中,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她想离开他:“你不懂爱是什么”。在阿甘参加越战的时候,珍妮跟当时的大部分美国青年一样开始堕落,过着吸毒,放荡的生活。但到故事的尾声,不得不说的是,最后珍妮还是苏醒了,一个人抚养着阿甘的儿子。不过后来还是死于一种影射爱滋病的不治之症。其实珍妮只不过是当时美国青年的一个反面代表。她的很多行为都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同时也与她幼年的经历也有关。
丹中尉的片段在电影中出现得比较多。他认为他的命运应该是带着光荣死在战场的,可惜最后他却被阿甘救了下来,成了一个没腿的怪物。他不能接纳自己,只有麻痹。后来他大概从阿甘身上看到了什么,他从容地跳入大海,在大海中游泳。是阿甘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周围的人。
巴布这个角色的出现,也为电影带来了不少的笑料。他跟阿甘不停地说起煮虾的事尤为搞笑。但他的命运很悲惨。巴布对捕虾这一行无所不知,什么时候都不忘捕虾的事;本想当一名捕虾船长,但结果却死在越南的一条河的河边。
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色或者就是阿甘的母亲了。其实她的命运同样悲惨,丈夫很早就离世,儿子天生弱智。是她凭着自身的乐观和坚强独自将阿甘抚养成人。她还常常鼓励阿甘,可以说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就没有后来的阿甘。她说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说话,尤其是她将死时的对白。“死亡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过去我不知道,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我已经努力做好了。”阿甘问她,“我的命运是什么?”她说:“那要靠你自己去弄清楚了。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无法预知下一块会吃到什么口味。”
加入的那段跑步剧情也很有意思。珍妮走后,一天,没有特别的原因,阿甘跑步了,他横跨了美国,横度了密西西比河。出于从众,他身后有了一帮同伴,最后他说了一句说话:“妈妈说,要想往前走,就要忘掉过去。”
电影里头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譬如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欧美电影里惯有的习性;有些搞笑技巧的重复使用,使得剧情过渡不自然,显得有些做作。但作为一部整体基调是温情轻松的电影来说,能拍到如此的程度已经是相当的不错了。
如果大家有共同的兴趣,可以交流一下。加我QQ里面的QQ小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2-3 22:37 , Processed in 0.033565 second(s), 13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