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个被大家所调侃的话题被称作“中国式过马路”。 有的行人是在红灯刚开始就闯的,有的行人非要去抢灯的最后5秒钟,有的是三五成群一起闯红灯,有的是拖家带口闯红灯,还有的带着两个孩子或者抱着婴儿闯红灯,骑自行车的人直接就是对角线过马路,还有虽然是等待红灯了,但是远远超出了白色安全线。一个十字路口,一百个人可以有一百种走法,随心所欲想怎么走怎么走,毫不关心信号指示灯的作用。 道德意识的淡薄以及从众心理的作祟 按道理,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这样的一大背景下,需要警醒的是我们的道德意识过于淡薄了,凡事都想着自己的利益,把他们的利益全部抛在脑后,只为了自己的方便,不顾交通的杂乱。另外一种就是盲目的从众心理是通病,你看我闯红灯,你也闯红灯,互相一起闯红灯,最终就成了不管不顾交通灯的变化,凑够一撮人就一起过马路了。道路上有“路权”,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目的。在交通设施完备的前提下,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每个人都不应该是看客 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在做好自己的文明交通行为的情况下,同时也要向周围的人传递文明,感召其他路人,大家只有通过一一传递,一一带动这样正能量才可以得到传递。 其实过马路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已经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了,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小事反映出来是我们国民的整体道德素质。无论是我们道德素质思想上问题,还是交通公共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维护的,只有我们共同呵护我们的交通,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才可以休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