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正确。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意思就是草书也要有楷书的严谨,主要指笔法。 |
相互探讨吧,直言勿怪,请海涵。期待您的佳作欣赏!{:soso_e160:} |
谢谢点评,很地道,本人虚心接受! 由于本人长期练*楷书,狂言:只要楷书写好,写什么都行,的‘歪理邪说’,于是初试锋芒,一来证明自己,二来为了突破自己,三来向学书者传递个信息,楷书对书法的成长的确很有用! 毅塾楼,欢迎您的莅临指导!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老土 于 2013-4-28 21:43 编辑 字欣赏了,楼主勤奋,赞{:soso_e100:}{:soso_e163:} 请谨慎定题,楷味行草之说,误导初学者,一头雾水{:soso_e134:}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 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等。还有小草、行草等 |
有道出羲皇,有才过屈宋! |
GMT+8, 2025-2-3 17:51 , Processed in 0.038311 second(s), 16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5-2021 新沂市门户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苏ICP备12018068号-1 增值电信许可证:苏B2-201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