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教育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闲暇时,漫步于博库书城,嗅着油墨的香味,竟是那样一般享受。猛然间一本书封面上的一个乡村女孩吸引了我,特别是那一双纯真、渴望的眼睛触动着我。我捧起它,醒目的中国红在书页上流淌着,书下绽放着充满生气的太阳花,一种莫名力量在涌动着。 真是不读则已,一读惊人。我不禁开始崇拜他了,他的话语是那样的富有哲理,那样的诗情画意,我醉了。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那样的安谧与舒适。其中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三部曲中的第一曲。它主要讲述了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其中有一句令我深深感动“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了,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像是在上一堂音乐课,又像是美学课,具有浓烈的诗情、画意、乐韵,他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成一曲一曲的教育乐章。文章描述了在卫国战争期间,德国人占领了一个小村庄,他们要把所有的孩子都赶到一间小房子,并且烧死他们,但是只要女教师投降,就可以不死。女教师说“我要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房子。由此我想到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发生的生死瞬间,灾区教师毅然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自己的爱生、护生、救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可歌可泣的人间大爱。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场景“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这是何等的感人泪下。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要成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的确,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抛弃自己的学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苏霍姆林斯基大师从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所教育过的困难生他都能叫上名字,他引导孩子探索发现生活和世界的真善美,他的智慧、善良和诗意促使他在儿童的心灵中发现这些真善美的种子,使他们快乐的成长。他把终身都献给了孩子们。如果爱是短暂的,忽冷忽热的,那么你只能慢慢地失去孩子们对你的信任,对于孩子来说也会产生一些恐慌、焦虑。特别是在后进生的教育中,对他们的关心和指导要有耐心,多鼓励他们,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对于老师来说,理解的微笑不只是瞬间,平等的交流不该是心血来潮,真诚的关爱不只是言语的表达。 读罢此书,我想了很多,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从八股文想到了话题作文,想到了现在的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我相信教育应该把教师的所有爱留给你的学生们。我门应该怀着一颗爱的心来教育别人,抑或是接受别人的教育。我相信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