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地名文化征文选登 | 阿湖的故事
巴山作证——阿斗的眼泪在飞 文/卓亦凡 在成都时的阿斗是九五之尊的蜀主,到了洛阳便成为乐不思蜀的安乐公。后人皆讥其“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哪知其在东琅琊郡(今新沂市阿湖镇境内)的一处草洼,阿斗悲伤的眼泪一直在飞,飞了一千七百多年,当时的草洼已被泪水灌满,成了浩浩一湖清水。这湖水,才真正是刘禅的内心世界;湖边的巴山,见证了这个亡国之君对巴山蜀水的无尽思念。 公元263年,刘禅开城降魏。儿子不理解,姜维不理解,前人不理解,后人亦不理解。软弱无能、愚氓庸碌等帽子都戴在了他的头上。我却认为刘禅有大智慧。他深知,孙刘联盟破裂后,三国归魏(晋)已成定势,不可阻挡。以蜀抗魏,无异于以卵击石,以雪迎汤。无论是孔明的六出祁山,还是姜维的九伐中原,都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想让蜀国偏安一隅,蜀民安居乐业,能达此愿,就是对魏称臣也不足惜。但他始终无力掌控大局,只能装聋作哑。那两个死守成规、不懂大势、不知进退、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家伙殚精竭虑、忠心耿耿地胡作非为,不几年就把锦绣富庶的天府之国糟蹋的人丁剧减,穷困潦倒,濒临崩溃。魏国兵临城下,他能做的,只能是引颈而降,以免生灵再遭涂炭,锦官城变为瓦砾场。作为刀俎上的鱼,他只能装成一条死鱼,让司马公随手把他抛弃,避免了刀割油煎之灾。 在先成为笑谈,而后无人问津的情况下,阿斗终于可以自由地行走。他选择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他舅舅的地盘——东琅琊郡。从洛阳出发,他一路蹒跚地来到了这个让他飞洒眼泪的地方。一座千姿百态堆满白玉的小山让他想起成都宫城后面的翠峰,他给这座山起名“巴山”,并在山前蓄有碧波的草洼边结庐而居。白日与监视他的随从垂钓饮酒,继续做他的安乐公,晚间的泪水可能有时就“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若非如此,当初那小小的草洼,今天怎么会有这千顷一碧,白浪拍岸的湖面呢? 因他,这湖被后人称为“阿斗湖”,后后人简称为阿湖,后后后人,你们还能记住他的名字吗? 请关注新沂文艺公众号,为你喜欢的故事点赞,这将是征文评比的重要依据。欢迎投稿,感谢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