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一直在读傅东缨老师的著作《教育大境界》。在这本共十二章四十万言的《教育大境界》里,傅老用精辟的言语描述了教育的大境界:大师无类、大爱无我、大道无为、大求无境、大净无色、大智无惑、大育无小、大法无术、大路无歧——此育人十大境界,融合儒、释、道,凝聚真、善、美,蓄养精、气、神;真可谓是包涵着人类智慧,浸透着古今文化文明的大境界。 全书“观古今于须臾,抚中外于一瞬”, 一卷在手,自宏至微,洞若观火,了然于胸,似登高望远,豁然开朗。读罢,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四个字——“博大精深”。所谓“博”,是指篇章恢宏,视野开阔,有力拓先河的广博;所谓 “大”,是指作者那种志存高远,境界之大,气势之大,领域之大,手笔之大;所谓“精”,是指论述的精辟,运用知与行艺术的精妙,清晰展示教育的精髓;所谓“深”,就是笔者对教育的理解的深邃,分析的一些章节的深刻,还有就是思想境界对教育影响的深远。 合拢《教育大境界》一书,我有如站在太空之上,居高临下,审视地球之教育,一是时空广大,贯通古今,连接中外,把数百名人类最杰出的教育家的思想集于一书,显现了历史的厚重和世间的广褒;二是内容丰厚,从展示中外教育视野起笔,遥指古今教育天宇星光灿烂的教育思想,再连线教育推进的行与知,近镜头地剖析了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等伟大工程,又步入教育科研的“黄金航道”,揭示了为打造名师反复推敲的“锦囊妙计”,以此出发多角度地探幽了教育境界,再广而告之广大干部该循望穿教育的行动坐标,亿万家长的家教巡礼,走上中外教育各有长短及彼此融通之路,比较中看到我国教育之旅的重重关山,最后通过创造以奔向辉煌的未来教育的彼岸;三是史料具体,涉猎人物数百、史料近千、范例无数,透视了教育的大境界、大视野、大思想、大举措、大融通。一句话,《教育大境界》是为整个人类教育奉献的一部用诗写成的,集人生的、历史的、现实的智慧于一体的“教育学”。 捧读书稿,犹如攀登泰山那样,自然领略到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我深深为傅老酷爱教育、专注教育、钻研教育,视教育重于生命这种精神所折服,更对傅老洞察古今、透视中外的眼光,多方创新、立体架构的思维,精彩纷呈、如诗如画的语言所打动。全书如诗,寓理于事,寓道于史,寓情于境,旁征博引,多门融通,激情四射,文采飞扬,真可谓妙语连珠,词章华美,字句灵动,给人以美的享受、理的启迪。 对这本书,我不敢进行评价,有的只是一种感悟: 《教育大境界》是教育的大融通。在这本书里,有作者对教育发展史的钩沉与梳理,有对教育传统的升华与积淀,有对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扬弃与吸纳,有对本土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提炼,还有自己对教育的个性思考、独特创见与执著探索……因而,教育在这里实现了大融通。 《教育大境界》是教育的大智慧。作者从西部边陲到中原大地到东部沿海,从草原山区到普通小镇到繁华都市,足迹踏遍全国31个省市城乡与港澳地区1000多所学校,开座谈会1000多个,听课5000多节,采访6500多人,积累采访记录几百万字,读书几千部(单单是该书引用就达千余册〈篇〉)……请问:哪一所学校没有智慧的积累,哪一次座谈不是智慧的碰撞,哪一节课没有智慧的显现,哪一段文字不是智慧的结晶?“采得百花酿成蜜”,《教育大境界》就是这样博采众长,广纳百家而蔚为大观而成大智慧。 《教育大境界》是教育的大实践。在这本书里,有基层言说的精要记录,有专家学者的理性求证,有高端决策的统筹构建,有一线教师、校长对教育教学的草根探索,有古今中外教育探索教育实验的推介概述,有**教育官员的措施行动……这是当代教育实践和思考的全方位展示、集束式亮相。在这里,可能有现实的困惑和无奈,但也有成功的收获和喜悦,更有对未来的展望与规划,而且都无不闪烁着行动的美丽,折射出汗水的芬芳。 《教育大境界》是教育的大写意。这是一本能够使人读后热血澎湃、眼界大开的教育论著。教师要实现人文素养的拓展提升,校长要为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筹谋规划,教育行政人员要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加油助推,此书应该是枕边处、案头上、书橱里必备! 东缨老师在《教育大境界》中说过:有思路才有出路,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底气才有灵气,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智慧才有机会,有作为才有座位。细细品味这几句话,真的能悟出很多道理。正确的思路、博大的眼界、充盈的底气、厚重的实力、高超的智慧、脱凡的作为究竟从哪里来的?这些都来自或别人的或自己的教育科研实验的黄金航道。 的确,教育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要有大举措,而要有大举措就必须要有大思想,而要有大思想就必须要有大视野,有大视野方能出大境界。教育需要大智慧,育人需要高境界,治学需要宽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