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她时间,我的女儿因为月考成绩不理想而闷闷不乐,我和爱人常常谈及这个话题,为她的进步欣喜,为她的退步而担心,我和爱人都是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当孩子失误时,一定要做坚强的后盾,同时还要做开导。 上周六,我的女儿去学古筝了,我在书房无意中翻到一本书—《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让我眼前突然一亮,感觉如获珍宝,看的我爱不释手。 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亲自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精心写成了这部经典的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成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其实,这其中就有我们成人的原因呀! 这本书中说到了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他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这个孩子最终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能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做事,更别说学*了……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书中还讲到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何等地兴奋。她已*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和唱歌上,在她入校的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着能在学校的四周走一走,她期待着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着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听老师那复杂的讲解,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更要盯着书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医院专家那儿做个全面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事实上像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的孩子们,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呢? 成千上万的被认为学*有问题的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学*有问题,而是他们在用自己独特的学*方式进行学*,而我们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况且,有一部分的孩子之所以在学校里学*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甚至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老师认识他,欣赏他,甚至没有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 作为一名女教师,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温柔、体贴、细心、耐心……似乎都赋予了我们。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真正地剖析了学*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都重要的指导意义。真的很庆幸,在我迷茫时看到了这本书,我欣喜,因为我收获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