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新沂--我眼中这25年】新时代的农民 春天里到处花开,生机盎然,老猛工厂里有块废地却是一片荒凉,他说,走,带你看望孙校长去! 其实他是想找些花花草草绿化工厂,早就听说孙校长退休后在农村承包了土地种花养草,就在老猛工厂十五公里远的地方。 此刻下起了小雨,一路上我看到农村的土地大变样了。以前只种庄稼,现在什么都种。有片土地上摆满了太阳能电池板,老猛说这并入国家电网的,很赚钱。有片土地上种满绿化苗木,当看到一片牡丹园时,老猛说孙校长去年种牡丹赔了十八万,我十分纳闷,怎么赔了这么多?他说,干死的! 他指着路边,神情悲痛地说,这些牡丹也死了! 为了证明他的话,他停车问道,这些牡丹也死了吧! 那对正在劳作的夫妻不太高兴,说,怎么会死,那片苗小,这片还没发芽呢?如果怀疑一个农民不会种地,显然冒犯了他的尊严。 远远就看到了几间漂亮的管护房,轻型材料制成,红色房顶绿色墙体,在灰色的田野里显得十分艳丽。房顶上两个电视小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吃住洗澡一应俱全,更显眼的是一台车停在院子中间,方便随时回城。 孙校长应声走了出来,大口罩,工作服,棒球帽,腰板挺直,除了旅游鞋上面有点泥土,浑身上下干净利索,时尚的新时代农夫。 他承包了四十亩土地,去年收成不好,就转包三十亩给别人种桃子,刚刚栽上树苗,预计三年后收获。只留十亩牡丹,这花是富贵花,得精心侍候着呢! 去年他想赚钱,今年想只要不赔钱就好,听他的口气,,说不定明年他的想法变成了修身养性,怡养天年。种下去的并不仅仅是牡丹、桃苗、大棚中的辣椒,新时代的农民们还要种下去好多想法,大片的黄土地默默地陪着他变化。 小雨没停,四周雾蒙蒙的,大片的土地中几乎没有一棵树,能想像出来夏天艳阳高照的效果。当农民还是很辛苦的,所以老婆不愿意过来,和女儿住在城市里面。 老猛说孙校长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但从老孙不疾不慢的语速中,能让人感受到淡淡的寂寞。退休前呆在学校里,几千人围着。现在一个人整天面对大片黄土地,连老婆也不在身边,反差毕竟很大,虽然教书育人和种地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老猛说,如果装上网络就和城里没区别了。孙校长说,网络公司答应周围三家每家出1400元,就可以铺设专线光纤,不远处还有和老孙同样情况的三户城市农夫。一条高速公路在不远处飞驰而过,孙校长望了一眼上面的车辆,面无表情。 老猛说。农民现在舒服多了,承包土地一年净收入几百块,到地里干活还有工资,比整天埋头种庄稼强多了,因此他们十分欢迎城里人过来投资搞大规模种植。城里资金流入农村,给农村注入新鲜活力,有利于生态和心态的平衡。 中午时分,孙校长带我们去村里吃饭。小吃部里坐满了人,他们热情和孙校长打招呼,显然十分熟悉。从他们的笑脸看来,他们很喜欢孙校长。当我去结账的时候,小吃部老板说,你们是客人,孙校长不发话,你不能结账! 小吃部里有一桌是外出打工回家的农民,他们笑容满面吃着喝着,讲述着城里的故事。当农村人全都跑到城里打工的时候,城里人同样朝农村跑。这两条不同流向的河流交汇在乡村小吃部,没有任何理由,因为存在,所以精彩。 饭后,盘子里剩些猪头肉,孙校长打包带走,说承包四十亩鱼塘那户家小母狗才生产,需要营养。当我们走到鱼塘边上时,孙校长准备下车,没想到小狗摇头摆尾跑过来,孙校长十分高兴,兴奋地说,它来迎我了! 然后下车把菜放在小狗面前。 国土资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