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21682|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圃老人眼中的吴冠中的作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20:3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编辑先生:
    在《国画家》(总第18期),我拜读了吴冠中先生的国画新作7幅和卷首吴先生的论文——《说逸品》,深有感触。想说点看法,但是我和吴先生素昧平生,我是退休的一般工人,人微言轻,恐怕冒昧不恭,但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好在编辑先生在“前言”中说:“……吴老师说,先让读者看看画吧,我倒想听听读者的反映,然后再写一篇文章……”由此看来吴先生是个胸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编辑先生又说:“……如果你们读者有什么体会和想法欢迎写信给我们……”。所有我才决心写这封信给您。
    我认为吴先生是驰名中外,是我国美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一言可以为天下法的。他此次发表的7幅新作(不包括他的其他的画,后仿此。)对我国美术界,特别是国画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仔细阅读了他的文和画,总觉得有许多值得探讨(或者完全不敢苟同)的地方。所以决心写信给您,请你转至吴先生,向他请教;或者能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公开发表,征求广大读者和同行们的意见,那就更好了。
    画是造型艺术,是通过造型这一手段,创造出“美”;借“美”的潜移默化,达到教育人生的目的。所以不论属于什么画种;什么风格,传统的、创新的、抽象的、具象的……唯一的大前提是美,至于各人具体的风貌,那是小前提,是受大前提制约的。任何画种,都不能不美,不美就不能算画,国画也不例外。
    至于对“美”,千百年来,谁也没有给它下过准确的、千古不易的定义。仍然只能根据欣赏者、制作者的艺术修养来心领神会,如人饮水冷热自知,既不能用度、量、衡来得出它的长、短、轻、重;也不能用语言把它形容得具体、详尽。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被冒险家、猎奇家、投机取巧者,钻了“美”的空子。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意图,找出种种理由,替自己主观上或者盲目认为的所谓的美去辩护,去欺骗他人,哗众取宠,把美曲解,特别是把中国画践踏得不成样子 !从吴先生的威望来看,当然不会是这样浅薄的。他这7幅画,虽然我看起来不美,但在吴先生,必然有深奥的理由来解释,因此,我提出质疑,请教。
    封面上那副《江山》,我真看不出哪里是山,哪里是江。看不懂,问题倒不大,能给人以抽象的美也好。现在世界画坛上,有许多名家的画,初看是不懂得,但是由于它构图、线条、色彩……的美,吸引着你,让你非仔细看下去不可,结果仍然是可以看得懂的。但是吴先生的《江山》,在我的眼里,只是许许多多黑的、红的、绿的、黄的……不成章法的斑点。只能使我想到在剧场散场后,尚未打扫的垃圾,满地的瓜子壳、水果皮、冰棒的包装纸、食物的塑料袋……满眼狼藉,遍地垃圾。
    再看吴先生《吴家庄》和《沉沦》。这两幅画,倒能从估计中看懂一点,还不知估计的对不对。《吴家庄》似乎是一个农村里的一个小村庄,假设真是村庄的话,那么这个村庄,实在不像话了。这样的拥挤,那里还能有居民立足之地呢?我看到的只是一片乱砖碎瓦;又像大水淹没了这个村庄之后,居民逃走了,或者全部被淹死了,没有一点生机,死气沉沉,使人透不过气来,感到窒息难受。
    《沉沦》呢?它也和《吴家庄》一样地使人窒息,不过又加上一个恐怖。那无边无际的黑色,好像是水。水里“沉沦”了些什么呢?像是腐烂了的蝌蚪;又像是半死不活的蛆,正在蒸发着刺鼻的臭气。不禁使我联想到柏杨笔下的那个“酱缸”。
    再有一张画叫做《色色空空》。这更是一张造孽的画,现在有些“画家”是非常苦恼,而又使人同情和怜悯的。 他们想一心一意地想出人头地,东一头西一头的瞎闯,想闯出一种能够吓人一跳的主题和技法来。但对眼前一片明媚的春光,却熟视无睹,不屑于去画它;浩如烟海的“社会相”又不敢去正视它,不敢去画它;实际他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画它。从此搁笔吧,又怕失去了“画家”这顶桂冠,于是只有向玄学靠拢了。玄学这个“防空洞”最安全,最容易进入。因为老子、庄子、释迦牟尼……都死了几千年了,你对他们的解释正确与否,他们是无法和你打笔墨官司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懂得玄学的人并不太多,而且绘画评论家、画家因为钻研他们的专业的缘故,无暇兼顾玄学,也很少能用玄学的观点去评论“玄学”的画。于是“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出笼了,“田子方”也站出来来……假如有人对这样的画提出责难,他们就说:“你不懂玄学,你的脑子里没有哲学细胞,所以不懂我的画。”于是得胜回朝,桂冠戴得稳稳当当了。我想吴先生当然不会是这样的一流人,他必然有更高深的见解。《色色空空》除了在《心经》上,能找出最古老的根据外,我才疏学浅,实在想不出另外出于何典。《心经》上是这样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用佛家的话来说,这叫做“五蕴”,也就是“四大皆空”。
     编辑先生:我对吴先生的 《色色空空》,实在不敢领教。假如他真另有解释的话,又当别论;假如他没有其他解释,那就只好就画论画了。这张画,色在哪里?空在哪里?色、空结合以后,它对人生的启迪又在哪里?我看到的,只是像油画用过的擦笔布;像油漆师傅穿的“工作服”,或者可以说什么都不是。我的学生有个女儿,大约七岁,看到这期《国画家》的封面,她问:“爷爷,这是什么?”我说:“是画”。她又翻到《色色空空》,她又问:“这是什么?”我又回答她“是画”。她拍拍手跳起来说:“哎呦呦,爷爷,你给我纸,我能画得比这还好。”我说:“别瞎说,这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老爷爷的画。”
她说:“奥!明白了。我看电视,电视机坏了,许多阿姨在跳舞,就是这个样子的。”
     编辑先生你说,这不正如吴先生所说的像:“进入厅堂,往往如进入化装舞会……看得眼花缭乱……”一个样子吗?
     玄学的事物,不见得不能画。自然科学在不断地发展,昨天认为是玄学的事物,今天成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的,比比皆是。比如月亮,古人认为那里有嫦娥、有吴刚、有……其实都是玄虚的,但是被人们相信了。诗人吟咏它,画家描绘它……原因在哪?因为这样的想象是“美”的。现在大家都知道,月亮不过是一个天体,上面连空气都没有,但是人还在吟咏它,描绘它,留恋它的“美”。我不是“唯美主义者”,但是,却认为画一定是美的,不然不能把它称为美术。
    《太极图》是我国古代哲人“画家”画的,是他想象中的人类世界的实体。虽然,它简单朴素,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它是多么对照鲜明,反差强烈“美”的图案画!由于它深奥的哲理和美丽的形象,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探索它的底蕴,现代在世界上形成“《易》”热,甚而至于有的国家把它当作国徽、国旗。这是美和玄学相结合而得到的成果啊。我对带有哲学思想的,具有玄学色彩的画,是非常拥护的,但是《色色空空》是什么玄学呢?一点也不懂。
     艺术是上层建筑,从事美术事业的人就担负着指导人类走向文明,走向和平的责任,所以应该是人类的带路人。既然是带路人,就应该比被带的人先走一步,走在前面,才能起到带路的作用,假设走在前面太远,甚至十万八千里,连影子都望不到,怎能起到带路的作用呢?我想,也许吴先生走在被带的人前面太远了吧?“曲高寡和”并不见得一定是好事,“与众乐乐”才是画的更高境界,才是指导人生道路的正确方向。
    吴先生的画标明是中国画,不发表在《国画家》上,不然,我是不会提出任何异议的,因为它不是中国画。既然是中国画,就不得不以中国画的光辉历史和未来的灿烂前景,和吴先生的画比较一下,设想一番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画法和画风,流派之多,纷然杂陈。私心以为中国画和西方的画,分庭抗礼是毫不逊色的;至于它的前景,因为我们的民族站起来了,千千万万的后起之秀,正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外来之长,创立新法,去萎靡之气,敞振兴之门,开超越传统的先河,这个“希望工程”,我认为是完全有希望的。以吴先生的威信,应该是中国的拉菲尔、提香、列宾,和被先生所推崇的我国前辈画家倪云林、徐青藤先后媲美,而且应该有以过之的。但是,从近年来看,吴先生的画越来越离奇;越来越从“不叫人懂”上下功夫了。例如在1954年《中国画》第一期上有吴先生的一幅《野草闲花》,我把它和《色色空空》对照一下,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来,假如对换一下画题,我认为谁也看不出来。因为它连中国画的影子一点也没有了,说什么不行,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画呢?画叫人不懂,使人进入五里烟雾之中,对一般的画家来说,人就会品头论足,但是对于吴先生的画,大家不但只有说好,而且愧恨自己学识短浅,不能理解吴先生的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认为,从来没有使人看不懂的画。比如《离骚》,真正能理解《离骚》的人确实不太多,但是看了注解,是仍然可以懂得。辞如此,画也是一样。不知吴先生何以教我,对着两张画,作出令我心服的注解来。
    上面说过吴先生在中国画坛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一言可以兴邦(画),一言可以丧邦(画)”的,不像少数不学无术的人,信口开河,纵有影响,影响也不会太大;而先生则不然。有许多学画的青年,对先生是“孔步亦步,孔趋亦趋”的。这还得了吗?这样流传下去,中国画将是个什么样子,是不敢想象的。
    无论评论什么文章,总得和作者的言行结合起来看,才能基本上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在吴先生的论文《说逸品》里,吴先生虽然对倪云林和徐青藤的“逸品”画,有褒有贬,但是我从吴先生这篇文章总的精神来推敲,发现他是对“表现力的贫乏”、“词不达意”、“主观的高雅”、“未能真正获得观众的共鸣”、“看得人眼花缭乱”、“似曾相识”、“多牢骚”、“荒唐怪诞”……的作品,是持反对态度的。对“超脱了客体,以主观感受为主体”、“继承传统将逸品列于首位”……是拥护的,并且确认。“置逸品于诸品之上,确有深层含义。”这些观点,我不但认为是我们的共同语言,而且双手称快,愿以吴先生的话作为座右铭,指导我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但是,毎把吴先生的作品,拿来一对照,却又使我大失所望了。前面说过的,不去重复。且看《桃符》。“麻”和“芦”,虽然连同科的植物都不是;葡萄和野藤,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使人可以产生联想。但是《桃符》我真不知道,吴先生从哪里联想出来的。这也许就是吴先生所说的“超脱了客体,以主观感受为主体”吧。“桃符”是古代过新年的时候,把桃枝刻成“符”,挂在门上,用以拔除不祥的东西。所以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但是这幅画里,哪里有“桃符”的一点影子呢?吴先生是怎样从“感受”中得来这样的“主体”呢?吴先生也许会说:“我的感受,你怎么会知道呢,要你知道干什么?”说实在的,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请过不少人欣赏过这幅画,是百分之百的人都说是看不懂的。现在艺术界不是有一句流行的话吗:“艺术作品是作者和观者共同完成的。”观众看不懂,他们怎和你合作呢?我再重复一句,画是一定要“美”的,但是画是视觉艺术,而人的眼睛最容易受欺骗。你看它美,他硬说不美;或者你说它不美,他硬说美,你没有一点办法和他争论。不像鼻子和嘴,谁也不想闻臭味,谁也不喜欢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因为倪云林和徐青藤的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空间对人们提供的是美,所以人们仰慕他,钦佩他;数百年来,至今不衰。我个人对他们的画,更是五体投地。可见我并不是地地道道的“画盲”,和吴先生对他们的画的看法,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为什么对吴先生的画我却成了“画盲”呢?
     吴先生在西洋画上是有很高的造诣的;是为了“洋为中用”,又画笔一转,才画起中国画的。我认为洋为中用,非常正确,但是仍然要美。不过吴先生的画,既不是中也不是西,更不是中西合璧的珠帘玉和;而是拿中国画来开玩笑,把中国画往死里送。这是非常危险的道路,不能走!
    古人有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之难也。吴先生已年过古稀之年,假若再能在既得成绩的基础上,按艺术发展的规律,在中国画的传统的、民族化的特有的东方艺术风格上创出新的,能被大家所理解的新型的中国画来,他将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不朽的功勋。否则,仍然是按这7幅画的步子,自以为是的走下去,完全可以预料,赢得的是——功亏一篑。等待着“路遥知马力”吧。
    再者,吴先生说:“……先听听读者的反映,然后再写一篇文章”的。我真想先睹为快。但我不知道吴先生考虑过没有。吴先生名满中外,桃李满园,私淑遍地。信仰你的画的人,一定是洋洋乎乎的一片,溢美之词,充盈于耳;反对你的画的,谁又不好意思,再者谁也不敢大放厥词,触及“逆鳞”的!那也就是说,吴先生是听不到像我这样的直谏的。
    专此即请撰安。谢谢!
           南圃老人1995,1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29 12:53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发表于 2012-5-21 21:46: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省西安市

    沙发哦。认真看完了文字 马老师能直言是难得的好事,部分观点我赞同,但是吴先生在巴黎留学受西方影响很大,在国画上有自己的理解和尝试(他坚持油画名族化,

    沙发哦。认真看完了文字
        马老师能直言是难得的好事,部分观点我赞同,但是吴先生在巴黎留学受西方影响很大,在国画上有自己的理解和尝试(他坚持油画名族化,其实这个观点现在也好多画家不赞同的),对于西画来说这是一种材料的转换,但作为马老师(很喜欢马老师的画,传统功力深厚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国画精神)传统国画来说肯定看不惯吴冠中的画!我惋惜此生无缘与马老师相见,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初中时候父亲曾托人让我拜马先生学画,后来不了了之!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4-10-20 21:3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5-21 22:36: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南圃老人是个质朴而率性的画家,他的绘画基础厚重而富有灵性。他对画坛巨匠吴冠中一些作品的评价,说明他的自信和率真。有人说南圃老人是一个传统的画家,但在我眼里,他的

    南圃老人是个质朴而率性的画家,他的绘画基础厚重而富有灵性。他对画坛巨匠吴冠中一些作品的评价,说明他的自信和率真。有人说南圃老人是一个传统的画家,但在我眼里,他的画作是完全超越传统的,他往往能在传统基础上超脱出的一种新的意境,他的一些作品对中国绘画有一种承前启后意义。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扎子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7:30: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attach]501272[/attach]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毯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1:03: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soso_e181:}

    {:soso_e181:}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07:32: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感悟马南圃老人的绘画艺术 2009-09-15 20:50 前年去兰州,在一个叫纸中城帮图书广场的书店发现了〈〈南圃老人画集〉〉,看了叫人爱不释手。自己学*

    感悟马南圃老人的绘画艺术
    2009-09-15 20:50
    前年去兰州,在一个叫纸中城帮图书广场的书店发现了〈〈南圃老人画集〉〉,看了叫人爱不释手。自己学*绘画二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在报刊杂志或书上看到关于介绍他的文字,一个画坛高手竟然没有人去认识他,宣传他。这是对马南圃老人多么的不公。
         马南圃,1915年生于江苏新沂,原名裕仁。20岁考取了徐州艺术专科学校,得李可染,张金石等先生的亲受。毕业后经胞兄李可染力荐,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后因抗战爆发,学校西迁,辍学回到故乡。他毕生致力于诗、文、书、画的创作,教书育人。   
         南圃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深居农村生活50年,一直眷恋着田园牧歌生活,尽管后来迁居到城市,仍幽居斗室半间,门前修竹一丛,颇得闲逸生活之雅趣。学画70余载,他一贯奉行“不薄古人后今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然学谁乎,至今尚未定也”。今人动辄以师承自诩,“余不敢也”,“余之画,谁也不像!不像,人谓之判道:像,人谓之偷窃”。“一己之法尚未求得,故不得立名于今之画坛也。余尚常撼焉。   
         南圃老人的画,植根于东方艺术的土壤,表达的是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语言。特有的东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洒脱的艺术效果,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洋溢着浓浓的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下室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9:01: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soso_e181:}

    {:soso_e181:}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7-5 11:04: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张老师,在忙些什么?

    张老师,在忙些什么?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7-5 13:11: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马老真正中国画家{:soso_e179:}吴老好像是一位穿了件洋装中国画家{:soso_e163:},,,,,两位立场不同艺术观不同审美也就不同啦,,,,,,,

    马老真正中国画家{:soso_e179:}吴老好像是一位穿了件洋装中国画家{:soso_e163:},,,,,两位立场不同艺术观不同审美也就不同啦,,,,,,,,马老画好像是一位生活在当下中国人他有传统的观念,也有进步的思想,他有外国人学*的地方,,,,,吴老的画好像是一位从小接受洋教育的归来华侨,华语说的不流畅吃饭主要使用刀筷子不熟练,他也有我们去学*地方,这位华侨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传统他将更伟大,,,,,,,,,,,,,,,,,,,,,,,,,,,,,,,,,,,,,,,,,,,,,,个人观点不说不快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7-5 17:0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画是视觉艺术,而人的眼睛最容易受欺骗。你看它美,他硬说不美;或者你说它不美,他硬说美,你没有一点办法和他争论。不像鼻子和嘴,谁也不想闻臭味,谁也不喜欢吃腐烂变质

    画是视觉艺术,而人的眼睛最容易受欺骗。你看它美,他硬说不美;或者你说它不美,他硬说美,你没有一点办法和他争论。不像鼻子和嘴,谁也不想闻臭味,谁也不喜欢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7-9 21:1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画是视觉艺术,而人的眼睛最容易受欺骗。你看它美,他硬说不美;或者你说它不美,他硬说美,你没有一点办法和他争论。不像鼻子和嘴,谁也不想闻臭味,谁也不喜欢吃腐烂变质

    画是视觉艺术,而人的眼睛最容易受欺骗。你看它美,他硬说不美;或者你说它不美,他硬说美,你没有一点办法和他争论。不像鼻子和嘴,谁也不想闻臭味,谁也不喜欢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7-9 22:51: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吴大师活着时候估计没有时间看这些,现在是没法看了

    吴大师活着时候估计没有时间看这些,现在是没法看了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29 12:53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常住居民I

    13
    发表于 2012-7-12 21:16: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如果吴冠中是新沂人多好啊!

    如果吴冠中是新沂人多好啊!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7-12 21:31: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quote][size=2][color=#999999]小干鱼炒辣椒 发表于 2012-7-12 21:16[/color] [url=forum.php?

    小干鱼炒辣椒 发表于 2012-7-12 21:16 本站全面禁止外链,如有需求联系0516-88922020!
    如果吴冠中是新沂人多好啊!

    估计吴冠中本人不愿意
    哈哈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7-13 11:51: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如果吴冠中是新沂人多好啊!

    如果吴冠中是新沂人多好啊!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2-3 06:00 , Processed in 0.056635 second(s), 15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