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瓷器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之美称。千年的窑火生生不息,烧造了无数精美的瓷器,青花、玲珑、粉彩、斗彩,各种技艺自成一派,不同时期发展各异,五代的古朴水灵,宋代的温润清新,元代的充实茂美,明代的典雅精工,清代的繁缛华丽,直到现在的绚丽多彩百家争鸣。景德镇的制瓷业传承发展至今,与其特定的地理区位和独有的制瓷资源分不开,如此,也就与瑶里分不开。当然,瑶里原本就属于景德镇,又必多此一举,将之分开来讲? 先前多次讲到瑶里的茶文化享有盛名,然而茶文化固然是瑶里声名远播的原因之一,可是别忘了瑶里属于景德镇,而景德镇是享誉千年的瓷都,在瑶里,瓷文化的底蕴绝对不会逊色于茶。瑶里不少地方都挖掘出来古窑遗址和作坊群足以佐证。 故事要从唐代开始,那个时候瑶里人依山筑窑、伐木为薪,开始烧制陶器。瑶里有丰富的瓷土资源,且水源丰富,供烧窑所用的材料丰足,这些都是烧制瓷器的先决条件。瑶里人天资聪颖,又吃苦耐劳,很快就发现白土可以经高温烧制坚固起来,而生活中也恰恰需要这些坚固的物什,于是陶就延续了下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的探索与发现,慢慢就有了后来的瓷。 瓷器是泥与火的艺术,成不成器关键在那一把火上,这就离不开窑。窑火窑火,烧制的瓷器能否成型,能否成为“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上品皆系于此。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一部电影《祭红》,尽管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久经磨难才得以成正果,但是结局始终是一家团圆其乐融融。还有一部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的电影《烧郎红》,故事背景就在瓷都景德镇,其中有个把桩殉窑的情节,最能让人心生敬仰的同时,感慨景德镇今日陶瓷技艺的来之不易。当然,还有取景于景德镇的《青花》、《大瓷商》等等,据说拍摄《青花》的时候,许多人有幸目睹赵雅芝这个娱乐圈“不老神话”的风采,于是在景德镇关于赵雅芝本人到底漂亮与否许多人各执一词;至于《大瓷商》,有位友人机缘巧合的客串了一把古董店某掌柜的,尽管只有两句无关痛痒的台词,也为我们所津津乐道。这就是景德镇,但凡是与陶瓷有关的事物总为人所传诵,成为不同圈子里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只有在景德镇,陶瓷才会这样不拘一格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而这一点也不稀奇,因为陶瓷是这座千年古镇的印记,它养活了世世代代的瓷都人。 大学期间,我曾慕名去了一趟高岭。彼时,高岭作为景点还在开发当中,无介绍无导游,一行人只得自己游玩,同行的三五个同伴都是第一次涉足,懵懂的很,只能一路嬉笑着往更深、更高的地方走出,直到又饿有渴又热才不得不折返。现在想来我们慕的名也是诡异的,是校歌里面的一句歌词——“千年的高岭,是我们自豪的故乡。”,之所以说它诡异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自己的校歌,觉得它不如流行歌曲那么朗朗上口,而且古刻呆板,我们几个也不是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居然为了校歌里提到的一个地名去跋山涉水,再想想答案大概是老师在讲解高岭的时候提到的高岭白土吸引了我们。从高岭下来的时候,我们傻傻的用矿泉水瓶子装了一些白土回学校炫耀——你看,就是这些土烧制出了举世闻名的陶瓷,是它养活了景德镇人。 三米街铺石板路,四里古市两岸摆。木楼望星谈高岭,徽商劲旅慕名来。 像茶叶要贩卖出去一样,瓷器也要,有一段时间徽饶古道上商旅络绎不绝,他们将开采出来的高岭土、茶叶、瓷器外运,又将盐、布匹、百货等物资运回到这里,一时间繁华满目,而这也正是人们富足的好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