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89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画树的画法:点叶树组构原理及要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5:4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金华市
本帖最后由 前庄子 于 2012-11-20 14:54 编辑

树的点叶方法很多,但总括起来可以分为几大类:
一、“个字”、“介字”点,属于常用点法;二、花型点(点笔呈中心包围势态);三、直笔、横笔点;四、椿叶点;五、特殊点法(如松、柳、梧桐之类)。点叶训练主要在于明了各种符号的组构意图,比如同是用介字点,由于组构意图不同,视觉效果差别会很大。
古人对点叶也有一些要点提示:一、“点叶随浓随淡,一气落笔”。而一气落笔的好处是墨气和泽、生动。其实,这也是学*者用笔的一个重要原则,当今很多画家并不十分在意这种随浓随淡,一气落笔(一笔墨一笔墨地安排)的方式,这就给今后的画风发展留下了致命的隐患。二、“点叶犹须手熟,有匀整处,有洒落处,用笔时在收放得宜”。这里说的手熟要区别于画家*气,因为手要向什么方向熟,拷问的是画家到底理解了多少画理,而绝不是自来熟。这样一来,画家从手生到手熟的过程,也就是他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对画理、画法求索的过程。点叶的匀整与洒落是两种内心的感悟通过用笔而显现的一种基础能力。点笔的匀整反映出画家内心的平和,点笔的洒落则反映出画家内心轻松放逸的另一面。三、“画叶之法不可雷同,一树横则二树直,三树向上,四五树又一改变”。这里向我们揭示了山水画中树与树之间的最行之有效而又简洁明快的区分方法,名曰“相间法”。不同点叶(夹叶)的“相间”使我们很容易区别不同类种(树木)的前后左右关系,掌握了此法,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处理繁茂的杂树林了。
初学点叶,(结体)宁紧勿松,养成各类点叶的组合*惯后,用笔才可进入到放松阶段。开始可选择“个字”、“介字”、“花型”等常用的点叶符号进行组构练*,重点是培养组构(树)枝、体意识以及感应浓淡枯湿的变化。
顾坤伯课徒稿中各种不同的点叶法。名称很形象的概括了单个符号的形状,但要将这些符号组构成树形,需要长期修养。如柏叶点就是前人感应自然界的柏树而总结形成的点叶符号,这是规矩的组构方法。明通了点叶法的理后,我们就可以依此理到生活中去观察真实的柏树,并根据各人不同的感悟,变化用笔用墨的浓淡枯湿与组构秩序,形成自已的柏叶点法。左图为画家运用柏叶点组构成柏树。
北宋巨然运用介字点构筑的杂树,其介字的排列秩序与笔墨处理已(较规矩的介字点)大有改变,这种改变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美的尊重与感应。中图为某当代名家的点叶树,其排列秩序的杂乱,反映出画家观察经典时没有读出名师认知自然的态度,对树的生存状态也缺乏基本认识。虽笔笔发力,但力量只用在了显现浓枯墨迹上,对丘壑之美与笔墨之养的认识肤浅。右图为张伟平课徒稿,此稿用规矩的介字点点叶,所改变的只是点叶的排列秩序与用墨的浓淡变化,但依然体现出画家对树体基本组构规律的感应。
顾坤伯课徒稿。右图点叶匀整,左图点叶洒脱、自在。
张伟平课徒稿。仿钱选树法。点叶(夹叶)的相间是画家区别此树与彼树的重要手法,学好它可使画家在构筑画面时更加得心应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29 12:53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发表于 2012-12-17 12:47: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soso_e179:}喜欢这种学*贴。支持

    {:soso_e179:}喜欢这种学*贴。支持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2-3 21:06 , Processed in 0.032928 second(s), 13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