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年报一出来,让很多人开始质疑:高额的负债和下滑的利润,和华夏幸福暴雷前的情景何其相似!
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平安是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也是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这么看来,碧桂园又多了一点和华夏幸福的相似之处。
碧桂园,难道会成为下一个华夏幸福?
01
先来简单解读一下碧桂园2020年的情况。
从2020年的财报中,可以看到这一年于碧桂园着实艰辛困苦,4个重要的指标均出现了下滑的迹象。
营收:2020年碧桂园全年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628.56亿元,同比下降约4.74%;营收增速:2020年,碧桂园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4.74%,十年来首次由正转负。净利润:2020年碧桂园实现归母净利润350.22亿元,同比减少11.45%可用现金余额:截止2020年年底,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1836.23亿元,同比减少了847.25亿元。
碧桂园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2020年碧桂园的出售物业收入为4493.41亿元,占总营收的97.08%,2019年这项收入为4750.12亿元,同比下降5.71%。
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碧桂园楼盘均价下降。
2019年,碧桂园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52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6237万平方米。2020年,碧桂园权益合同销售额5707亿元,权益销售面积约6733万平方米。如此算来,2019年碧桂园合同销售均价为8853.6元/平方米,2020年,合同销售均价为8475.6元/平方米。
2020年,碧桂园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3%和8%,但销售均价则下降了4.27%。
2020年全国房价均价普跌,融创的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了3.47%,万科的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了1.66%。
这又反映出碧桂园的跛足!
碧桂园的房子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吃了多年的棚改红利,碧桂园得以冲出佛山成为宇宙第一房企。
截止到2018年6月,棚改红利结束,碧桂园拿地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三四线城市的去化依旧是摆在眼前的难题,2020年碧桂园拿了511宗地,权益货值2100亿元,其中65%位于三四线城市。
碧桂园并未将将三四线房子卖出去。这些存货在手上,成了碧桂园的死症结。
2020年作为棚改收官之年,直接给碧桂园带来了灭顶之灾。碧桂园也有想进军大城市的心,但从财报本身解读,碧桂园在一二线土地的拿地面积,不足总土地面积的一半。
02
棚改模式下,碧桂园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周转。
碧桂园实行“456”的高周转模式:拿地后立刻设计,4个月开盘,5个月销售回正,6个月就能拿这笔钱再次投资。
很明显,在土地价值很难升值的三四线城市,及时高周转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碧桂园按照这个模式兢兢业业干了很多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企业。
但碧桂园的高周转背后代价无数,最大的代价就是建安问题。
三四线的房子,利润空间本身并不小,但是在高周转的模式下,想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碧桂园走了险招——即一而再地压成本来谋求更大的利润。
碧桂园的建筑安全问题在业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哥”,迄今为止新闻能搜到的建筑坍塌事件远超于其他企业。
同时,高周转带来的高杠杆也是一大痛点。
2020年,碧桂园资产负债率为87.25%,同比下降1.28%,踩了“三条红线”之一。
碧桂园2020年总负债来到了历史最高点——1.76万亿,包括流动负债1.49万亿,非流动负债0.266亿。
令人担心的是,2020年碧桂园应付账款为3893.84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600亿元。
90天内的应付账款为3254.53亿元,同比增加18%,超过90天及180天以内的应收账款为523.3亿元,同比增长20%,这两个项目短期内需要现金流,也是碧桂园需要注意的地方。
03
但很明显,开头也说过了,碧桂园的现金流不如以往了。
年报中未披露各项现金净流入,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园经营、投资、融资现金流分别为-160.72亿元、-78.74亿元、-363.53亿元。
2019年年底,碧桂园还有2680亿元可以用,2020年年底就只剩1836亿元了,钱是真的不够用了。
也因此,宇宙第一大企业也渐渐节省了起来。
减负担、减支出,减一切可以节约的成本。
2020年,碧桂园的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为137.52亿元,同比下降16%,行政费用为139.19亿元,同比下降20.6%,两项成本合计占总成本的6%,同比下降1%。
裁员也在进一步加强。2020年总员工人数为93899人,相比2019年减少了7800人。
行政和人力都减少了,建安成本那就更不用说了,向来是碧桂园最值得诟病的所在。
循环往复,碧桂园无法舍弃高周转模式,一旦停止,现金流就更填不上了,可如此一来,建安问题暴露的更多,碧桂园的房子就更没人买账了。
这似乎是个死循环。
华夏幸福在暴雷之前,还有人想梭哈,觉得短暂的股价下跌只是马失前蹄,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火花,炸成了一个惊天大雷!
碧桂园的问题,未必会在短期内暴露。但可以预想的是,除非杨老板的机器人能尽快成为这个信息化时代的领头羊,否则三年五载之后,碧桂园不会好过。
*声明: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