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69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城大亨》影评:一个真实的香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4 12:54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2:4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省太原市
      《浮城大亨》影评:一个真实的香港
      在中华传统语境中,家与国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共同体。《浮城大亨》中,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一个多子女的家庭,犹如一叶小舟,在暗流激涌的大海上航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布华泉以及身后一堆弟弟妹妹早早的知道了家的含义。
      香港电影真正关注自己地区人文气息与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从1978年由年仅26岁的严浩执导《茄哩啡》开始的。在当时,这部电影成了香港新浪潮的开山之作。
      34年过去了,当年的新浪潮主将们或息影转做他事,或积极北上开辟新战场。而当曾经的旗手重出江湖之时,我们看到,在严浩的心里,当初的新浪潮依然没有退去,他的情怀仍然执着于香港这片土地,执着于它尴尬的身份。如果单单只是对香港以及个人尴尬身份的图解,那么严浩导演的《浮城大亨》将会失去大陆部分观众的注意。对于如何吸引更多人认同感的问题,严浩很是智慧的采用了家庭伦理的模式,通过对家庭人物关系和情感的书写,沟通起华语各地观众的认同,同时又降低了拍摄成本。
      多种文化的交汇固然成就了香港,使它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样也造就了香港的迷失,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始终找不到一个安全的港湾,《浮城大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香港与香港文化。或许,大陆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是香港人更宽广的文化渊源,也更能获得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香港人自我印记的一部分。然而,这种归属感同样也有着文化上的隔膜,布华泉固然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在大陆人眼里,他依然是一个香港外宾,所以在剧情的铺陈中,一切隐喻都向着家与国。
      对于这条小船上的一家人而言,家就是母亲识字写字,然后一次次想通过船主资格考试;就是非亲生的长子要无怨无悔的照顾弟弟妹妹;就是二姐知道心疼大姐,弟弟知道心疼二姐;就是母亲老去之时,一个家族知道如何哄老人开心。影片里的家庭故事,不再带有尴尬的色彩,而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情感精神,也正因为家庭的出现,才让影片超越了香港身份,而成为华语人的电影。而仔细想来,这番对家庭史的表述,难道不是国家史的镜像表达吗?
      文章来源:电影天堂 本站全面禁止外链,如有需求联系0516-8892202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4-11-22 15:56 , Processed in 0.040938 second(s), 13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