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国学精粹 ——赏读《对联辞典》 对联亦称楹联。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通俗文化常识。它以对仗工整、语言简洁的文字,来描述和抒发人们对时代的歌颂与美好的祈愿,位列华夏民族民俗文学之林,是国学之精粹。《对联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使之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动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联,是传统文化之瑰宝,是我国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此书选取的1000副对联,分别编入“立身篇”、“欢乐篇”和“悲哀篇”。其“立身篇”,集有读书励志、仁义道德、修身洁行、忠孝节义等人生哲理、传统美德之联;其“欢乐篇”,集有开业乔迁、节日庆典、寿诞婚庆等联;其“悲哀篇”,集有挽联之类。将各类联之取用出处、句意解释,释有所据。为喜好对联的人们,提供了查找、引用、解释据实之方便。 如对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解释为:大海广阔任鱼跳跃,天空高远任鸟飞翔,此喻社会生活广阔,为有志之士提供了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用以鼓励人施展才能,大显身手。此联出自《诗话总归》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再如:《茶馆》一联: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一联概括了茶馆是聚会的场合。此联是福建省泉州市一家小茶馆的对联。上联意为:这里天地虽小,却是个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知道的大场合,让给我一个席位,我也参加。下联:评论英雄人物,谈说古今事情,喝它几杯茶,更有精神。还有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以教育学者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来的学问最可靠,最有用。联出《红楼梦》第五回,为宁国府芳园上房内间挂的对联。上联意为:世界上的事都能通晓,这就是学问。下联:社会人情都能熟悉通达,写出来就是文章。 中国是对联的故乡,无论城乡,都有用联之*惯。有史记载,最早的对联是五代后蜀王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之联。可见,对联使用之久,历代不衰,说明它是深受人们之喜爱的。《对联辞典》解了人们的不时之需,实在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