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是没有为什么的 她开花因为她开花 她从不注意她自身 并不问人们是否看见她 年近不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多去在意其他。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好,成为自己就好。做事情也是一样,写字就是写字,晒太阳就是晒太阳,专心去做一件事,心无旁骛,人就会变得快乐。*惯了一心多用的我,突然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像有一棵植物从心中慢慢生长出来。 这是我看完《英格兰的落叶》最大的感受。 最早是在豆瓣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之后去图书馆的时候偶尔撞倒,便借了回来。作者吴蓓是一位大学物理教师,她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在英国接受华德福教育——一种提倡自然、遵从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两年多来的生活。 最初看的时候说实话有些失望,感觉她的文字很幼稚,不像是一个已为人母的人,倒像是初出国门的女学生。但是一页页看下去,看她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看她平和洁净的心境,竟觉出一种慢慢萌发的快乐。 看这本书的时候,恰处于比较低潮的时候,为了许多问题找不到答案而迷惘,为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不知所终。但是这本书的文字透出的一种淡定,或者说作者所接触的这种新生活让我重新找到了快乐的理由。她说上课的时候有老师专门教如何呼吸,用嘴呼吸,用喉咙呼吸,用腹部、肺部,最后用腿、脚、全身呼吸,体会用不同的呼吸方式说“你好”。呼吸对于生命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常常忘记它的存在,忘记怎样从大地吸取力量,温暖我们的心。 我羡慕她在生活这样安定的年龄,仍然可以暂时抛开家庭、事业去国外体验新的生活。尽管我也一向喜欢新的体验,却常常舍不下一些牵绊,常常在需要决定的时刻害怕变化。不知道我在那个年纪,还有没有这样的勇气。 作者自己也有过疑惑,别人都在努力做事业,自己却跑到国外来学*剪纸、跳舞、讲故事,还要在宾馆做清洁员谋生,是不是疯了,可是当感受到生命中那种真正的快乐时,她释然了。生活就需要有这样一段时间用来沉思用来体验,以免只顾跑却不知道目标在哪里。 曾经以为自己是个很能感受生活的人,看这本书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已经脱离了最原初的快乐与生活。很久没有站在一棵树旁看树叶随风起舞,很久没有早上起来俯身看看草叶上的露珠,没有听过风的呼吸,没有留意西天的晚霞,这些似曾相识的生活。 很多人都匆匆忙忙的低头行路,看到有闲情的人只会嘲笑他们浪费生命,然而生命大多是怎样浪费的呢?就是在那些没有边际的思考和嘈杂心态的行动之下丢失的吧。只有心情平静时候,做事情才更有效率,也更容易获得快乐。 作者在简单的体力劳动里面感到无限满足,她懊悔以前都没有踏踏实实劳动过,没有长时间在户外拥抱自然。她忽然领悟到,人长期在房间里面被墙壁捆着,郁闷和愤怒发泄出去又反弹回身体,只有在广阔的自然里,不愉快的情绪才挥散得无影无踪。 自然的无所求的生活让人心生平和,如同佛祖拈花的微笑,充满轻微的欢喜。接受现实,不仅是接受个人的现实,还有时代的现实,然后做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一切。 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更多的关注了宗教、信仰、东西文化以及社会等等问题,比前半部分有深度,但是我比较不喜欢了。还是更喜欢那些纯净的、天然的文字,也许还是与最近焦躁的心情有关。但是我承认书还是很好看的,很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很值得思考。有机会还是应该多到外面看看,站在异处的土地上感受那里最扎实最底层的文化。 想要拥有返璞归真的单纯,找到自我存在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