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给孩子留下的记忆 邵店小学 近日读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很是喜欢!想起李镇西校长的一句话:经典只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而这“深刻”又往往是通过非常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吴非老师把一些教育常识,教育细节,通过朴素、简约的文字娓娓道来,虽是一卷在手,却似坐在一位长者、前辈的面前,听他时而讲述、时而诉说、时而提醒、时而教导……有时会频频颔首,有时则会若有所思,有时会畅想美好的未来,有时则会回忆逝去的岁月…… 真的很是喜欢! 《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一文勾起了我的回忆,引起了我的思考。 人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会有多少位直接授课的教师呢? 一位教师一生要给学生上多少节课?这些课的内容,有多少是学生能记住的? 学生在十多年的求学中,教过他的60到90位教师,他能真正记得的有几个? 学生会记住些什么呢? 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做过调查,一个人的小学和中学阶段,直接授课的大约60位到90位。一位教师一生要给学生上多少节课,这个没有统计,应该很多。老师给学生上课的内容,以我自己的记忆,基本不记得了。 教过我的老师,回想一下大概有十几位,即便是十几位也有的印象深刻,有的稍显模糊。 小学四年级时一位老师很凶,打人厉害,左撇子常常让我望人生畏,以至于害怕上语文课,期末考试不及格,差点留级。 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我记得,因为一次期末考试我和几个同学早交卷子,老师当场批阅,100分,小学阶段唯一的一次满分,因为这个鲜红的100,我记住了五年级时数学老师的名字。 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喜欢在课堂(下午,大概是音体美的课)读故事给我们听,虽然很多是《故事会》上的小说,但是那时听起来津津有味,因为老师读得声情并茂,讲得绘声绘色,偶尔辅以体态语言。 初一班主任的走路姿势,初二语文老师的工整漂亮的粉笔字,初三几何老师徒手两笔就画了一个圆(的确很圆),还有政治老师酒后:“你们看我喝多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不忘,有时同学小聚,这些往往也会成为话题之一。 师范时候,班主任陈老师刚刚大学毕业,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在一起时间较多,可以聊得来,有时晚上还会去我们男生宿舍坐一坐,侃会大山,我们是亦师亦友。毕业近20载了,我们师生间还经常小聚。另一位记忆深刻的就是教文选的沈老师了,我常会向同事讲起与沈老师的事情。从小学到师范阶段我一直是个很内向,甚至腼腆的人,不善言辞,不善表达,喜欢静静地、默默地做,不喜大大方方地说。沈老师大概是要锻炼我的胆量和脸皮,或是希望我活泼些,每节课只要有需要朗读的地方,总会让我起来读。因为方言的缘故,“h”与“f”不分,每次读完我总是红着脸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坐下的。等到下节课朗读时,沈老师依然叫我。现在回想起来,没有那两年的当众朗读锻炼,可能今天我的胆量和当众表达的能力会更差。 你的老师中你还记得哪些呢?记得他们的什么呢? 吴非老师说,有些教师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人生修养展现在讲台上。是啊,希望我们给学生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而不是痛苦的记忆。 也许一次演出,一次演讲,一次家访,一次春游,一次游戏,一次节日联欢会让孩子记忆一辈子; 也许一个温情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赞扬,甚至一个亲切的微笑在温暖学生的同时,会让他记住你。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富有创意的班级竞赛,充满人性的教育故事,扎扎实实的师生同读……这些定会给学生留下的美好的回忆,有的甚至会成为他们心中的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