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事迹,这是一位令人羡慕的男人,在教育的田野里,他没有随波逐流,因循守旧地种植着季节“蔬菜”,而是别出心裁开辟着许多生态“大棚”,在56号教室这块不大的自留地里种植着反季节“作物”,虽然也曾遭受到许多异样的目光,但他知道那是循规蹈矩被规矩束缚太久的身躯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眼光。自从踏入教师的行列,他就抱着这样的决心,精心耕耘着,从未倦怠过。在56号教室,他是一个人的双人舞,他把幸福放在手上,俯身捡拾地上的鸡毛,穿一双合适的鞋上路,没有月亮的自言自语,太阳照在肩上,在教育到底是什么的信条中让生命化蛹为蝶。 雷夫绝对可以称得上一个社会实践家。他似乎也知道中国的古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深刻内涵,在教学的闲暇时间,他都要带着孩子们自费到全国各地游览,既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又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公德意识和行为品质等,使得这些孩子的身心不断得到充实、丰满起来。他们学会了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在公共场合交流,如何保持着一个学生应该拥有的素质。他孩子们不仅能度过愉快时光,还会以各种你无法预料的方式进行学*,寻找各种重要的生活经验,学会计划自己的未来……回头再来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领导们对于学生的安全意识从来没有如此的重视过,领导们最怕的是出安全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乌纱帽的大事,所以,几乎每周都有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红头文件压向学校。可怜的学校决策者只有言听计从,每日将大门紧锁,唯恐学生瞬间长出翅膀飞了。不准任何学校以任何名义组织学生集体外出,远去的春秋、秋游早已失去了现实主义的风采,成为师生永久的记忆。教育开始缩头缩尾,前怕狼后怕虎的三寸“金莲”如何能造就改革蓬勃的气势和氛围,封闭的学校无异于闭门造车。 雷夫无意成功,却在不经意间因为自己的创新工作而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教师之一。他不是抱着想出名的目的利用早晚时间对学生进行各种兴趣培养,他是惟一同时获得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女王M.B.E勋章和世界知名主持人欧普拉“善待生命奖”的人。雷夫是个智者,他发明班级经济体来管理班级,让学生生活在“钞票”之中,这种看似荒唐透顶的做法却赢得了孩子们的赏识。班级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每个学生都变成了公民,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发展、进步,都是与每个“公民”的勤奋分不开的。银行、账单、房子、开支、节约每一分钱,这些未来消费者年纪轻轻就已经掌握了成人所要掌握的只是和能力是件好事。很多学生因为一时冲动而让银行账户归零,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才发现这是不明智的,更好的东西也许等一下就会出现。这个制度教育孩子要有“储蓄”概念。雷夫带孩子们到外地参观时,发现他们不会随意花钱买很多东西,诱人的广告或展示品都无法让他们心动。这个好观念对他们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看看我们教室里的“龙凤宝贝”,谁个上学身上不带个几元钱留课间消费,好多学生不是消费,是在浪费,订的牛奶不好喝干脆不喝或者喝几口就扔到垃圾筐或相互当水枪挤奶玩,他们不懂得珍惜,是因为他们的所得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浪费得轻松自如,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的热点问题吗?难道我们的教育目的仅仅是关注分数吗?除了分数,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雷夫,创造了班级神话,他帮助我们解开了一个亘古的话题,那就是教师是一份职业,还是包含着神圣的使命?雷夫没有把教师作为生存的职业看待,他在教育中融入了自己神圣的使命,这是一种幸福的职业荣誉感,在幸福的引航下,他开始关注孩子们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艺术的成长添加剂。忘不了他改头换面从图书馆里为孩子们借书的身影,更像一位乞讨的母亲为孩子积攒充饥的食粮。文学点燃了孩子们茫然的激情,名著在孩子们的无聊时间中游走着,浸染着孩子们求知的心灵,熏陶已经将孩子们的自尊心慢慢充盈。激扬个性是雷夫的追求,他看不惯一味得追求分数的做法,他所探索的是学生在愉悦中的进步,虽然是点滴的,长期积累下来就有了水滴穿石的力量。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在拼到了小学高级职称以后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生存的职业来看待,工作中没有了激情,失去了原始的动力,慢慢沉醉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惰性中不能自拔。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们的未来,更没有引领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加以规划,每天生活在琐碎的事情中,忘却了阅读的功能和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离教育家的光环也越来越远,丰富孩子的一生有时候只是一句空号而已。 雷夫,一个感情细腻的男人,一个永不服输的教者,一个没有被名利熏到的小学教师,以全职保姆的身份从事着学生们的各科教学,他的教室是绅士淑女的学*典范,他的思想始终沿着教育另辟一条平行线,线上跳动着的是孩子们一颗颗自豪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