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空碧海 于 2015-4-10 11:12 编辑
前不久,和几位同学在一起吃饭,自然而然地离不开“恰同学少年”的美好回忆。我这位同学目前已经是本市某局的局长级系列,我就和他开玩笑地说 “你那辆驮着你来回奔跑近5年的自行车千万不要当作废铁随便处理了,留下“他”,也就留下一段艰苦岁月的历史见证和豆蔻年华的美好回忆。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在70年代,那时正是“要穷大家一起穷”的特殊岁月,家家户户不但连饭吃不上,何谈饼干、玩具、代步车?那真是穷的一塌糊涂。大人孩子能保个小命也就非常不错了,其他的一切一切对于我们这些还是儿童来说都是一种非分之想。那时谁家要是有一辆平板车也是乡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呢,因为有了它,不仅可以帮你收庄稼、帮你拖着东西去贩卖,还可以带你去走亲戚串亲朋,比你肩挑人太不知要强多少倍。 当时我们队里有一户人家,他家的小孩和我们一天到晚在一起滚打摔爬,那时正是贪玩的“黄金季节”,所以放学后总是在一起玩泥巴、砍老铁,甚至在一起听一段“岳飞传”或者“杨家将”,那就是一种最高的精神享受了。要是哪天晚上有电影,更是让我们一整天都处于极度亢奋中,晚上能跑出离家30多里的地方去看电影,不知害怕不知累。当时虽然说物质极度缺乏,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确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比拟的。 话说这位小伙伴,他的爸爸当时在乡里供销社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在当时就是“大官”了。有一天突然买来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好家伙,当时整个村庄都轰动了,绝不亚于现在谁家买了一辆“宝马”。院里被围得水泄不通,围观的人个个都争着上前哪怕去抚摸一把也许就心满意足了,每个人都是显示出及其羡慕的眼神和无可奈何的状况。突然有一天,这个小伙伴居然把车子推了出来学车,嗬!他的车后瞬间跟了好长好长一段人流,所有的孩子全部跟在他后面跑,甚至主动帮他扶车推车忙前忙后献殷勤。其实现在想一想,里里外外围着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他能够“开恩”好让我们骑一次过把瘾而已。正当他摔得鼻青脸肿准备休息而我们感觉有希望的时候,他的父亲出现了,理所当然地把自行车推回了家。 现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别说是自行车了,基本上家家都有了机动车,最起码也有摩托车和电车,我们那个队里,30来户人家,光轿车就已经有10辆之多,以往在电影里所见到的只有大官才能坐到的轿车已经开进了寻常百姓家,现在所比的不是你家是否买车而是买了什么品牌的车。家家户户以及满大街跑的已基本上见不到“自行车”了。 所以,现在我对同学家那辆早已过时的自行车还有一种深深的留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