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午,于家闲读扬子一版,方知今省之考文皆平庸,系满分者十之不余哉!念念去,满目苍夷。其满分考文十之一篇,甚以为绝,其意:画者教于和尚何拒平庸?曰:于心!乃至做人矣。读罢,幸之所至,即墨随叩指奉上,所谓寓言新版之拒平庸,数不足,是为其憾。欲念者,以为乎,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矣! 一日,晨。 森林沸然,今有选美之能事,前往。鸟兽欣然皆奔走相告。 凡积极为之。有青虫者(古为“蛇”) 欲出名。无奈平庸百年有余。 往矣,欲去其皮,其母拒之,曰:“吾闻古有南海之帝为儵(tiáo),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鯈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鯈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汝貌不扬,可蔽体,且为先天之本,生存之道也!”青虫对曰:“吾将留骨而贵于庙堂之上,勿生而曵尾于涂中。”乃去。 他日,举美盛况,空前涨之,青虫裸其洁白冰雪之肌,妖娆又姿,哗宠于众。众鸟兽哗然,惊之!慕之!唾之! 终为森林之美冠,不虚此为哉! 而后,谓之白虫,大行其道。久之,蚊虻噆(cǎn咬噬)肤,则通昔不寐矣。无肤蔽体,阳光灼之, 终日藏于大木,奄奄一息,不知所以然。以求复其初,晚矣! 其后,终为群蚁果腹,徒留一堆白骨。其母悲哉,拾之已巾笥(si布巾)裹藏于庙堂之上。 笔者曰:“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曵尾于涂中乎?”今有裸之成名者,换脸者,比比皆是。誓为宁其泣于宝马 中,而勿为笑于脚车上。兽哉,人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故曰:拒之平庸者能体纯素,惔而无为,动而天行,此养生之道也,谓之真虫.而人则: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乃真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