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地震过去两年了,中国人每逢什么日子就需要纪念一下,自然5·12也难得其免。纪念没啥,但问题是,我们很多所谓的“纪念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把灾区当成一个作秀的场子,把神圣的纪念活动演变成钓名钴鱼的工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罢了.
纪念活动中,那些所谓的新闻工作者,由于缺乏经验或职业习惯,更是过于“勤奋”地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身心早已俱疲、伤口刚刚愈合的灾区幸存儿童,给部分幸存儿童增添了不必要的痛苦和困扰。这一点,从一些活动中,那些被特意从灾区请上台的儿童的茫然眼神和悲痛表情中,便可见一斑。
知名心理学者张结海曾写过一篇文章,文章中他认为,根据“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研究,可以把幸存的受灾者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极端后果者,不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很可能会出现极端后果。第二类是严重后果者,其极端行为的可能性尽管不大,但是PTSD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第三类人群是大多数,他们的后果相对温和,基本上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上述三类人群,尽管症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适当的回避——远离灾难的现场,避免失去亲人的记忆——对于他们“心灵碎片”的重合都是有帮助的。
遗憾的是,整个社会在这个方面表现得还远不让人满意。过去两年来,灾区接待了数不清的参观者,据介绍北川县宣传部震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接待各方领导及各路记者,陪同他们进入北川老县城视察、采访,工作人员一路还得为客人讲解: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单位,在这里有多少人遇难,当时如何抢救……一遍遍讲述,一遍遍重复,工作人员内心的伤口也就一次次被撕开。甚至有记者亲眼目睹北川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在陪同的汽车里独自落泪。
远离灾难的现场,避免失去亲人的记忆——对于“心灵碎片”的重合都是有帮助的。还有几天,就是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纪念的日子。我在这里要“不识时务”地郑重建议:5.12,请别再去揭灾区人民的伤疤!
最好的纪念就是默默的为逝者祈福,为生者祝愿!
剧情
时间:2010.5.12
地点:汶川某小学
人物:某演艺明星\灾区儿童
场景:在当地干部和学校领导的拥簇下,某明星来到灾区某小学,看望在地震中幸存的孩子们.
明星:多大了?
学生:12了(阳光般的微笑)
明星:家里还有什么人?
学生:奶奶(微笑消失了)
明星:妈妈和爸爸呢?
学生:....地震中死了...
明星:想妈妈吗?
学生:...想...
明星:妈妈在天堂一定也会想你的..
学生:...(哭了)
明星揽过孩子,周围立刻响起咔嚓咔嚓的快门声.
随后,明星和陪同领导上了小车,扬尘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