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1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气清新剂还能用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3 04:49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4: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有的人喜欢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使用各种空气清新剂,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时,期望因此获得消除室内污染、清新空气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空气清新剂既不能净化空气,也不具有杀菌的作用,只是用芳香气味遮盖微环境中的异味。有研究显示,某些空气清新剂能够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超细颗粒,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空气清新剂分三种
      空气清新剂通常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气态空气清新剂有臭氧和负离子两种类型。液态空气清新剂主要用各种不同香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固态的主要有卫生香和熏香等两类。罐装产品中还含有丙烷、丁烷、二甲醚等推进剂,并充以一定量的氮气。除味剂和除臭剂中的空气清新物质一般为含有与硫化合物、氨、胺类、甲醛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清新剂和清香剂多为多醇类、薄荷油、香精等物质。
      空气清新剂反致空气污染
      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付晓辛、王新明等对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销售的14个品牌、15种不同香型,共26个盒装空气清新剂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发现,空气清新剂含有94种化合物:烯烃18种、醇类15种、醛类14种、酮类4种、醚类5种、酚类1种、酯类25种及其他化合物12种,其中萜类化合物约占总化合物数量的40%。该文章刊登在今年《环境化学》第2期上,题目是《空气清新剂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香料,也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绝大多数萜类化合物含有一个或者多个不饱和碳双链,具有强还原性。研究证实,萜类物质是光化学烟雾和二次气溶胶生成的主要前体物质,易与空气中的臭氧、羟自由基和氮氧化物等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醛类、酮类等二次污染物。这些物质以物理或化学过程吸附在颗粒物上,生成细小的气溶胶。室外空气中的臭氧很容易通过与室内空气交换进入室内(或者车内),造成空气中臭氧浓度增加,其浓度可达到室外空气浓度的20%~70%。空气清新剂中挥发的萜类化合物能与臭氧迅速反应,导致室内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浓度大幅增加,成为室内二次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种情况在车内更加明显。
      用空气清新剂四注意
      建议公众正确认识空气清新剂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危害。在夏秋季节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季节,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空气清新剂。在使用空气清新剂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室内或车内有婴幼儿、哮喘病人、过敏体质者及过敏性疾病的人时应当慎用。
      2.喷洒或点燃空气清新剂时,最好暂时撤离现场,待大部分气溶胶或颗粒物质沉降后再进入室内,进入前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3.为厕所和浴室除臭,应选用气体空气清新剂。
      4.如果发现车内有异味,车主应及时到汽车美容店进行消毒和除味。驾驶半年内的新车应经常开窗通风,以释放车内有害气体。
      健康的空气消毒法
      自然通风法  居室和车内每天均应有一段时间开窗通风,最佳时间为上午9时、下午3时左右,一般要通风10~30分钟。
      紫外线照射法  居室内无人时,可在每个房间(15平方米左右)安装一只30瓦的低臭氧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以上,可杀灭室内空气中90%的病原微生物。
      食醋消毒法  食醋中含有醋酸等多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用做家庭室内的空气消毒。每10 平方米可用食醋100~150 克,加水两倍,放碗内用文火慢蒸30分钟,煮沸熏蒸时,最好将门窗关闭。每日熏蒸1~2 次,连续熏蒸3日。
      艾卷消毒法  可以在关闭门窗后点燃艾卷熏,每25平方米用1个艾卷,半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1-11 12:35 , Processed in 0.059410 second(s), 13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