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18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医营养学暴露的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22: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本帖最后由 阿姆 于 2012-11-28 22:26 编辑

   分析某种事物的时候,西医学完全依赖于成分分析。西医分析事物的成分,并片面地研究特定成分给人体生理和疾病带来的影响。由于这种分析方式看似非常科学,所以人们更信赖西医。

  可是,看似完美的西医成分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每一种食品都拥有很多成分,但以现在的科学手段很难测出食品中含有的所有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固然已被人类探明,但有很多种微量元素尚未被我们发现,且未发现的种类明显多于已发现的。不仅如此,我们根本不了解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即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维生素,也是处在一个逐渐被发现和慢慢被认知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弄懂。

  第二, 不能因为食物含有大量特定成分,而轻率地给食物下定论。这和不能因人体有70%的水分就说人是水是一样的道理。另外,人体的生理现象受到数量极少的激素的影响。因此,食物中尚未探明的微量营养素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营养素而改变整个食物的特性。所以,仅根据已探明的成分定义某个食物的特性往往把我们引入歧途。

  第三, 当人们发现新的成分,并研究出该成分对人体的影响之后,就会发布颠覆现有学说的结论。在西医学中,新的结论意味着彻底断绝与过去知识理论的联系。比如,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牛奶中含有大量强化骨骼的钙,对少儿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有益。但是,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却又称:“牛奶中的磷成分在肠内与钙结合,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仅靠摄取牛奶不能补充钙。”而且,牛奶里的蛋白质和脂肪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反而不利于健康。也许,这个研究结果,会给长期以来为了强化骨骼而饮用大量牛奶的人士带来很大的冲击。
  其实,因为探明新成分和现有成分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完全颠覆有关食物特性和功能的解释,何止牛奶一种。仅靠现已探明的成分定义食物的现象,就像不知何时崩塌的空中楼阁一样脆弱不堪。

  对老百姓的饮食生活影响极大的肉类也是如此。以前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肉类是组成机体的蛋白质之源。结果,老百姓的饮食也开始以肉食为主。可现在权威专家们又说:“肉类容易导致生活*惯病,不宜多吃。”

  问题是,老百姓的口味已适应了肉类的香味,这些迟来的新结论让人情何以堪。

  第四, 研究某一种食物或成分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西医学,各自钻研单一领域的“各扫门前雪”式的研究,更是带来混乱不堪的结果。就以阿司匹林为例,美国《内科学年报》报道称每日服用300mg以上的阿司匹林,虽然可以减少患大肠癌的危险,但要承受诱发脑卒中、肠出血、肾衰竭等病症的危险。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呢?是为了预防大肠癌大吃阿司匹林,还是因为顾忌脑卒中、肠出血和肾衰竭,放弃阿司匹林?不难想象,主治大肠癌的医生会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而肾病医生会反对服用。另外,心脑血管领域的医生必定会建议缩减服用量。就这样,连专业医生的意见都难以统一,普通百姓就更迷茫了。

  除了阿司匹林,最近被人们热议的大豆也是如此。一直以来,大豆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可治疗和预防癌症、中风、老年痴呆等生活*惯病的健康食品。可是,就在不久之前,澳大利亚癌症协会发布“大豆中的雌激素成分会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由激素引发的癌症带来不良影响”的研究报告,引发了一场争论。其实,我们都知道大豆中含有很多成分,仅根据雌激素一种成分,断定大豆不利于治疗癌症,是非常草率的结论。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从大豆整体成分考虑问题的脑科专家只注重大豆对大脑的影响,而癌症权威只看到大豆给癌症带来的不良作用。所以,不能从整体看待问题的西医学研究方式,注定要暴露很大的缺陷。

  第五, 作为一名中医,不好对西医学从食品中萃取某一种成分治疗疾病的现象说三道四,但可以肯定的是,因某种食物含有特定成分,而草率对该食物的整体特性做出定论,提出“某某食物富含某种成分,因此要多吃(或少吃)该类食物”的主张是绝对错误的。作为例子,让我们再看一下最近很热门的大豆争论。

  癌症是众多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不能对事物或饮食在癌症进行过程中的影响程度轻易做出结论。我们不能仅根据大豆中的雌激素成分,断定大豆会诱发癌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1-10 23:18 , Processed in 0.028698 second(s), 14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