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是每一个学书法者不可缺的功课,在此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临帖是在临什么?有的人认为,中国汉字的字理,反映的是规则和法度;而笔则从书,反映的是趣和味。用笔则是书法本体的东西,粗细,放收,快慢,墨的浓淡,都是书法本身要求,决定字的味道。
就如我们吃的各种菜系,无论行书还是隶书,这是书法的基础,这是两个不同的原则,临帖就是在学*这种理法和原则。就好比,行书的技法是上一笔管着下一笔,下一笔接着上一笔,上一笔是下一笔的起笔,下一笔是上一笔的收笔,因此,写字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不在于法而在于理,你写得行书理不对,法上才出了问题。
此外,临帖者往往追求数量,对着一个帖,不停的重复临摹,而不去动脑筋想,形成抄帖,这样很难进步。临帖就是在继承,你如果能消化的去临,有目的、有思想的去临,临完了那就是古人的第二次创作。
我们经常说,要把字写活,写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种活的东西,喘气的东西。学*书法,我们真正关注的不是技法,而是关注它的理念、理法和原则,我们临帖不是拿起笔就抄,甚至于还哼着小曲,这样能写好吗?
这就是很多书法学者的差距,写得特别好的人他绝对是在不断的进行研究、分析、试验、归纳,再试验、再总结,通过字形结构,包括笔势、字势等的研究去获得一个原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帖,而不像有些人所谓的临帖只是抄了一遍内容,其它的要素与帖一点关系也没有。
就好比如说行书大家方志恩先生,他的书法临帖表象反映出一种运动状态,却告诉你一个内心的东西,同时也就给某一笔画或某一个字赋予了一种品格。
就好比他把字写活,写出一种生命状态,喘着气动起来,字势掌握了,运动状态掌握了,每一个笔画都动起来,还较着劲,特别有味道。提供了一个审美空间,注入了一种文化气息,也就是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文化理念在里面。
方志恩·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那么临帖的最高境界也当如此。要想达到这一点,则须要更多地在精神层次上去体会探求。
具体到方志恩先生的《归去来兮辞》,不仅仅追求其形式上的逼肖,更能够充分了解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本人思想个性的基础上,熟读内容,把此文中的思想感情移植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深味那独有的心灵“药酒”,试图让这酒的余味渗入你的历史悠思当中去。
这里虽然是论述书法的功用,但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临帖达到最高境界的具体要求。同时这也足以说明书法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形式而已,它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这自然就要求我们在学*前人传统时,必须超越技术层面,而进入文化精神的境界去理解它。
书法艺术以笔墨线条的变化来组合平面空间的韵律,由动态的势把握字的生命,形成一种凝态的乐章,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练*书法除读帖,临帖,对帖体会笔法以外,要多请教老师或专业人士指点,答疑解惑,这样会少走好多弯路。还要多读书法理论书籍及书法以外的文学作品,来提升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所谓腹有诗书书自华。
关于方志恩的更多作品请关注方志恩微信号:fangzhien_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