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47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思江苏省区域发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2:2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一、  反思的必要

 江苏是公认的经济大省,不少经济指标多年来居全国前列,鱼米之乡、人文荟萃,有口皆碑。但江苏高企的经济指标主要是靠苏锡常等少数地区支撑着的(况且还有相当的泡沫),欲使全省经济总量持续稳步上台阶,有效挖掘中北部广阔地域的潜力、真正协调南北共同发展是必然选择,决策层也有过种种努力,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江苏发展的难点实际上可归结为如何使中北部尤其是淮北地区发展起来。与沿海兄弟省份比较,在不少领域如外向型经济、私营企业、海洋产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等等,江苏的现状不容乐观。这就有必要对以往所采取的对策进行深层思考,及时加以调整。

二、历史的变迁

占全省四分之三的所谓苏北——江苏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近代以来落伍了,这是事实。其主要原因是兵灾、水灾等使得民众流离失所、元气大伤,真乃国难当头,厄运难逃。而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客观上加速了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的进程。从纯经济的角度,在国家动荡、内忧外患而暗无天日之时,上海及其周边的所谓苏南等地却相对迎来了意外的发展机遇。由于长江的阻隔,虽相距不远,江北接受上海的辐射则大打折扣,南北间的发展差异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马太效应。

三、苏北的喜与忧

在底子薄弱、发展环境不佳的背景下,苏北仍不乏可歌可泣、即便苏南的精英们也不得不折服的闪光点。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森达集团等几乎是白手起家,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他们不只是苏北的自豪,也确实为全省争了光。此类企业的成功,人的因素起了决定作用,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消除了基础设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苏南小城镇发展声誉卓著,能与兴化戴南、张郭等镇相比的也数不出多少;华西村家家有轿车,戴南的董北也是个富康(轿车)村。就面上而言,谁都不可能指望或要求多数经营者都达到陶建幸、徐镜人、朱湘贵等企业家所具备的胆识。各行各企业的发展皆有赖于一定条件的软硬环境作支撑,而苏北基础设施的改善显得过于迟缓。

四、如此基础设施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30年后,其下游约400公里江面上于1999年才有江阴公路大桥通车;南京禄口机场未能与南京二桥在建设时序上作些调整而选址六合,偏偏建于远离苏北的安徽马鞍山附近;苏北腹地通铁路比沪宁线晚了近一个世纪;高速公路也是近二年有所起色;海边深水岸线(吕四、洋口、大丰、滨海、灌河口)未进行有力度的开发(哪怕有意识地选一、二处做些象样的尝试,洋口、吕四可是公认的国内不可多得的深水岸线),使江苏拥有沿海的名义却仅有沿江的底子,难怪江苏电视、广播的天气预报节目喜欢称“苏北沿海海面…..”;培养人才的高校多集中在偏离苏北大部而处于苏皖南边缘的省会南京。南京的火车去徐州、连云港得从安徽绕,苏北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南北要冲的天然优势长期被抑制着,难以发挥(此种局面看来维持不了多久了,因为上海至崇明岛的铁路、高速公路越江通道即将开工并与南通接轨。上海社科院贾继锋教授等打趣称此工程是解放大苏北的)。

五、沿海省份?还是内陆省?

苏南依江而不临海,江苏的海域皆处江北,而江北的基础设施未适时改善,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城市规模、面貌也就改观较慢。因而江苏被动地满足于在苏锡常、南京等既有基础较好的小圈圈内锦上添花,潜意识里对其不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感觉。人家的港口开发、临海工业进展得热热闹闹,而江苏省内上千公里海岸线除小打小闹地搞些种植业、养殖业外,大部分处于睡眠状态。人家在开发“海上山东”、“海上辽宁”,江苏只敢战战兢兢地跟着喊“海上苏东”,就没魄力叫一声“海上江苏”;人家是名符其实的沿海经济大省,江苏则自觉不自觉地自我定位在内陆省,如何比下去?照此趋势,江苏将不得不与沿江的安徽、湖北去争雄为荣了。相关因素造成现今江苏的大城市处在三个方向,于是江苏有学者提出了看似惊人的“三大都市圈”概念,一个在东南角,一个在西南角,另一个在西北角,而辽阔的沿海及腹部似乎都成了遗忘之角。苏锡常相互平衡,难分主次,与周边县级市构成城市群,本就是上海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南京的腹地近乎一半在安徽;徐州则是苏鲁豫皖边区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关于江苏的城市化之路、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真的没有更好的思路?

六、沿海的悲哀

面对沿海兄弟省份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江苏是否有些力不从心?且看其它沿海各省哪家没有几个上规模的海港城市?江苏真正意义上的海港城市仅有连云港,非但未能及早着力做大做强,早年还差点被贻误前程。70年代初省内某师范地理系的课题组对连云港的结论是:因为航道淤积,不能建万吨级深水泊位(周总理亲自过问后,重新组织论证,结论有所改观)。山东石臼所港上马的一个前提就是基于连云港建港条件不佳这样的判断(当然也有个别领导的主观因素),而90年代初经河海大学严恺老教授等港口专家论证认为,连云港东西连岛外侧具有建10万吨级泊位的条件。宝钢、宁波北仑港、石臼所港本应集中布局于连云港而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但因国内相关人员知识缺乏而中了日本人的圈套,被分而治之。按当时运价,仅石臼所出口煤炭、北仑港进口矿石(再转驳宝山)而皆空船返回一年便浪费1亿多元。此案例作为反面教训被写进了北大、中科院研究生教材。1995年决策层曾将泰州、宿迁、东台一并作为升格地级市的考虑对象,一念之差,东台被舍弃了。东台自17世纪设县以来逐步发展为现国家级“大东海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大丰、东台、海安、如东)7000多平方公里、400多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本可在沿海催生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遗憾地给搁浅了。1983年南通、苏州的GDP分别为120多亿元、140多亿元,如今二者差距成倍数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南通缺少越江通道因而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够强。

  七、关于基础设施的故事

举一个实例大致可说明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1990年我将建议南通在通常汽渡一带修建桥梁的一篇文章寄给南通市府,地方刊物也登载了。92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我去住地拜访了南通市长。徐市长讲:收到文章后,曾派人去省有关部门咨询过,省里的同志说南通江面太宽,不可能造桥。临别时,市长摇着头自言自语道:不得了,不得了,江面这么宽,造桥难以想象。结果等到96年南通越江通道项目开始招商,2001年国务院才正式批准建设苏通大桥,一晃十年已过去。倘若南通早几年建成越江通道,恐怕昆山100多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得有二、三十亿流向南通,与苏州经济总量的差距也不至如此大。

  八、宏观、微观与中观

走进国内高校,经济系里的硕导、博导们要么专长于“宏观经济学”,要么专长于“微观经济学”,而专攻属于所谓“中观”范畴的“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学者少之又少(能与国外同行有所交流的屈指可数)。全国的经济总量以省、市等地域为载体,因此,对各省(区)及其下属各地、市的发展进行较有份量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虽然也有“江苏发展研究院”、“苏南(苏中、苏北)发展研究院”这类以区域发展为研究对象的机构,但从机构定位、人员配备、理论方法的认知、实际效用等方面考察,显得流于形式。研究、咨询力量的匮乏,也是决策难以准确、奏效的重要原因。

区域发展的国际流行观点: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优势表现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而优势产业群体有赖于6大经济基础要素的支撑:1、(可获得的)技术;2、(可供给的)资金;3、(较高素质的)劳动力;4、(较先进、便捷的物质基础)设施;5、(宜人的居住、旅游)环境;6、(有吸引力的税收等)政策。**的关键作用在于加速其改善进程并促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九、决策何其难

   扬、泰分设后,泰州出了本书叫“十年磨一剑”,回顾了泰州地级市诞生的艰难历程。1983——1995十多年间为解决泰州地区行政区划问题呼喊的各级领导、各路学者不下百人,我们实质性介入时已是这一过程的后期。该书“牵动学子的心”一节记述了本人所做的部分工作,因为那时我还在读。1990年我将“泰州经济发展战略初探”一文(“发展战略与区域开发”这门课的作业)寄给泰州市府,市经济研究中心程起瑞主任很重视。91年暑期程主任一行来北大时邀请陈传康教授对泰州问题作深入研究,并将“泰州区域发展”作为我的硕士论文选题。在刊物陆续发表专题文章及准备论文的同时,我们曾几次去民政部区划司等机构反映泰州的实际情况,民政部的有关领导态度很明确:只要省里打报告,部里没问题。民政部也曾委托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对三泰地区区划做专题调研。省政协三番五次对解决泰州区划问题提出建议。面对各方面谨慎的论说、中肯的建议,省决策层表现得异常冷静,1995年终于痛下决心,报送了扬泰分设的申请(同时有宿迁升格的方案)。

  十、政绩的困扰

对于泰州地区行政区划问题的久拖不决,参与其中的专业人士既痛心疾首,又百无聊赖。我们实在找不出影响决断的客观原因,只好在决策层主观上寻求答案。在我们公开发表的关于泰州问题的最后一篇文章“行政区划掣肘经济发展的研究——以泰州及其港口高港为例”(地理学报1993年第3期)有这一段表述:“尽管众多专家、学者先后对泰州问题作过调查研究,呼吁尽快解决,但有关决策层总下不了决心。江苏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近些年沪宁沿线工业生产的持续高速增长维持了全省的经济地位,因此不急于对有待开发的区域采取大动作,泰州地区行政区划问题在省里也就显得不很重要”

   为官者,没有一位不关心自己的政绩,这是人之常情。但考虑政绩过了头,会事与愿违,非但升迁扑空,更有损大众利益乃至一方发展前途。80年代江苏工农业总产值列全国第一,这种华而不实的指标不免使头头脑脑们感觉良好,而能显示政绩的过高的赋税指标导致省内财政吃紧。试想,80年代中期广东全省包税额度仅相当于一个无锡市上交规模,广东地方能不富足?

  十一、是轮回?是报应?

多少年来,每当谈起自己的家乡,不少来自苏南的朋友通常会流露出无比的优越感,以至对来自落后地区的人们抱有一种歧视心态。历史地看,以扬州、淮安为代表的江淮平原经济繁盛的时间不比苏南短。清代淮、扬、苏、杭并列为运河四大都市;扬州曾是几度沉浮,战争将其夷为平地,一片废墟中却又能重现辉煌。相当长时期里,扬州在世界的地位不亚于今天的上海,因为那时中国是世界强国。扬州所以能数度崛起,并非偶然,因为有着处于南北要冲的区位条件。不知那时这里的人们是否也歧视别人,若是,则如今的情形是否是一种报应?

  十二、苏南并非高枕无忧

狭义的苏南,即处于太湖平原的苏锡常一带,近代相对而言处于风调雨顺的环境,因邻近大上海,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育,至今仍属国内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苏锡常地区的经济内涵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解放后数十年计划体制时期是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七、八十年代兴起的乡镇工业则在相当长时间占据了经济总量的大头;近年来外资的大举进入又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景观。天时地利人和是人们对苏锡常地区的普遍印象。面对竞争,苏锡常能否永立不败之地?从几个侧面不难感觉到苏锡常并非可以高枕无忧。1)在地区面貌方面,杭州周围一带老百姓的住房整体上要高出苏锡常几个档次,即便南通、盐城过渡地带的海安、东台等县市正在普及的新式楼房也明显好于苏锡常。而对比苏州、南通部分县级市居民人均储蓄,差距并不大。2)曾经辉煌一时的诸如香雪海冰箱、孔雀电视、康吉尔空调等企业纷纷落马。3)外资固然多多益善,但用苏州某经济学教授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经济殖民色彩。如何发展好本土企业也是苏南面临的课题。4)前些年乱集资造成一定后遗症。据海通证券南京总部在江苏部分地区调研的结论:苏南民间资本过度投资较为明显。5)苏南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不小代价(仅治理太湖就得花上几百亿)。

十三、**的职责

   中心城市及其腹地是基本区域单元(相当于目前一般地级市规模),省则是有若干单区域组成的一级行政单位,而**行为对辖区各地经济社会的影响极其明显。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已半个世纪出头了,出现此地人歧视彼地人的现象不是当局的初衷。经济的落后,自然导致社会面貌的不佳。对于困难者的态度有二种,一种是同情,一种是幸灾乐祸而歧视。老百姓想采取何种态度,是他的自由,因为充其量仅属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当局则不能随大流,需肩负起促进共同富裕的重任。江苏多届领导对发展所谓苏北不可谓不操心,甚或绞尽脑汁,措施好象也不少,诸如南北县市结队、派省级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以至拨款扶持,可效果却是眼睁睁看着南北差距在拉大。究其原因,是措施是否切中要害、解决根本问题。

  十四、困惑的根源

   江苏的人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当然不能满足于得过且过,表现突出才能显示真功夫。全省经济总量在座次上居前令决策层欣慰,而北部平均水平偏低又是不能回避的难题。面对兄弟省份的南北夹击,只恨没有一条现成的捷径。北部落后的根源在于基础设施的滞后阻碍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从而难以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发展北部之所以成为难题,一方面是在硬件上的积重难返,另一方面是长期造成的人们观念上的麻木,包括当地人士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外部生产要素对进入该地区的信心。决策层若是感到为难或缺乏信心,则多由于没有选准解决症结的突破口。



十五、决策心理背景

   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遭否定,是因他将环境对人们思维、行为的影响程度给予绝对化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的便捷,环境对思维的制约逐步弱化,但人的心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受环境左右。由于南京地处江苏西南角,因而客观上增加了省级决策层以及相当部分的专业研究人员“胸怀全省”的难度(随着高速通道的建设,这种难度在减轻)。2000年底参加一次研讨会发言时我谈了一些感想(本人提交的论文题目“调整东台地区行政区划  加速海上苏东开发进程”):看到文章题目中的“海上苏东”这一在江苏已习惯了的提法,既别扭又无奈,为什么不能象兄弟省份所提“海上山东”、“海上辽宁”那样称“海上江苏”?领导或有关学者们在谈及省内南北差距时,通常以“由于历史的原因…”而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却少有对其畸形的历史原因作较为深刻的探究,从而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7-6-24 12:3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re:太长了。。江苏的经济已经被山东浙江超越了...

太长了。。江苏的经济已经被山东浙江超越了,现在排在第四。以前的全国老大位置,哎~~~~~~~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07-6-24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re:中国十大衰落城市排行榜...

中国十大衰落城市排行榜

      9徐州:失落指数8.4
      徐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虽说徐州的战乱不断,但徐州人用自己的坚强让这座城市千年 不倒,历朝历代徐州都声名远扬。可是今天的徐州却陷入了历史上最尴尬的境地,徐州经济发展缓慢,其经济几乎完全靠污染严重的大工业支撑。不仅如此,徐州人均收入水平在江苏是很低的,徐州的名声在中国也一落千丈。也许当年清初划分省份时,根本就不应该把徐州划入江苏省,因为徐州的文化与江南完全不同,现在的徐州就像是被江苏抛弃。
      2南京:失落指数9.8
      南京之所以称为南京,是因为它能够与北京相呼应,明代南北二京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民国时期南京又作了中国的首都。可是自那场东洋人的大屠杀后,南京就久久难以恢复元气了,导致了今天南京的尴尬局面。南京的GDP总量逐步被省内的苏州、无锡超过,与北京也难以形成呼应了,北京的GDP几乎是南京的三倍。  
     10个衰落城市,江苏占据2个。现在看新闻,国家开始注重发展大连了。。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扎子
 楼主| 发表于 2007-6-24 12:36: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re:徐州一直受到是省里的不公平待遇

徐州一直受到是省里的不公平待遇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毯
发表于 2007-6-24 14:21: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re:江苏也是一直靠苏锡常的经济。南京根本就没...

江苏也是一直靠苏锡常的经济。南京根本就没发挥好一个省会的经济辐射作用。相反苏锡常完全是靠上海的辐射~~~~~以前看电视,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文明在世界排名第六~~还不错!!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7-6-24 16:02: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re:现在的李源潮绝对的是务实领导,而前任的陈...

现在的李源潮绝对的是务实领导,而前任的陈焕友却让江苏固步自封,徘徊不前,好无生气可言!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6-24 23:59: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re:这么好的帖子。一定要留个脚印的

这么好的帖子。
一定要留个脚印的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7-6-25 09:44: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re:每次坐车经过 江阴大桥 明显看到江北和...

每次坐车经过 江阴大桥  明显看到江北和江南的天壤之别~~一道长江将贫富划分。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7-6-25 10:41: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re:看看,不发表评论

看看,不发表评论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5-1-10 03:46 , Processed in 0.038628 second(s), 14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