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3-20 07:27 |
---|
签到天数: 273 天 [LV.8]以坛为家I
|
影响县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
陆树启1 ,陆玉麒2 ,侯立春3
(1. 新沂市第—中学,中国江苏新沂 221400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江苏南京 210097 ;
3. 上饶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系,中国江西上饶 334000)
新沂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虽然处在江苏省的北部边缘
和徐州市的东部边缘,但由于它位于苏北地区重要的发展轴
———东陇海铁路(徐州—连云港) 沿线的中点,为205 国道、新
长铁路、胶新铁路与陇海铁路以及京沪、连霍两条高速公路的
交汇处,江苏省**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对该市历来比较重视。
上世纪末省**在《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将新沂确定为
苏北唯一的三级一类城市,本世纪初省**对新沂提出了“建
成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发展目标。
但新沂在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仍然是苏北地区的一
个普通的县级市。1978 年新沂县人均GDP 为310 元,当时苏
南最高的太仓县为541 元,两者相差231 元,不到1 倍[4 ] ;到
2000 年,新沂和太仓的人均GDP 分别为4 954 元和34 790 元,
相差29 836 元,达6. 0 倍[5 ] ;本世纪以来,该差距还有进一步
扩大的趋势,如2003 年,新沂市和太仓市的人均GDP 分别为
5 646 元和46 643 元,相差40 997 元,达7. 3 倍[6 ] 。与此同时,
苏北的人均GDP 也由6 288 元只增加到8 480 元,而苏南的人
均GDP 却由22 297 元增加到35 278 元,苏南、苏北人均GDP
的绝对差距由16 009 元扩大到26 798 元,相对差距由2. 5 倍
扩大到3. 2 倍[5 ,6 ] 。
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新沂和太仓发展差距的扩大现象实
际上是苏北与苏南发展差距扩大现象的一个缩影。这一现象
的产生原因如果仅从区域领导人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等主观方
面进行分析,显然是不太全面、不太令人信服的。
2 新沂经济发展滞后的空间分析
2. 1 远离上海经济核心使新沂发展滞后于苏南县、市
赫曼森认为,发展的过程,就是把一浪又一浪的创新在职
能空间与地理空间上引进和传播的过程。美国城市和区域规
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于1966 年提出了核心—外围地理论,
认为任何区域都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核心区与外围地所组成
的,核心区是发展变化的根源,它能够产生和吸收创新,主导
着外围区及整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它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
社会组织,生产效益显著,能增强对外围区的吸引力,不断吸
引资金和人才,并将其发展所得扩散到外围地区,从而带动外
围地的发展,并在那里形成次级核心区[7 ] 。根据地理效应的
距离衰减规律,核心区对外围地的带动力量是随距离增加而
递减的,从而使距核心区近的地区发展较快,而距离远的地区
发展较慢。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0 年代
浦东开发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并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以它
为核心,形成了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上海经济圈。苏南县、市与
上海同处于长江三角洲,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强、经济基础
好,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乡镇企业发达为特点的
苏南模式,许多企业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企业就是靠
上海老师傅、技术人员的指导发展起来的;1990 年代以来,由
于它们具有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更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
而苏中、苏北由于距上海较远,并有长江阻隔,受上海影
响较弱,发展速度明显慢于苏南。如2000 年苏南、苏中、苏北
的人均GDP 分别为22 297 元、9 298 元、6 288 元,三者的比值
为1∶0. 42∶0. 28 ;2003 年苏南、苏中、苏北的人均GDP 分别为
35 278 元、12 871 元、8 480 元,三者的比值为1∶0. 36∶0. 24[5 ,6 ] 。
所以,江苏省内的区域发展差异的总体态势是:距上海愈远的
地方发展水平愈低,发展速度愈慢。新沂处于江苏的北部边
缘,发展水平低于、发展速度慢于其南侧的苏中尤其是苏南的
县、市,也就不足为奇了。
2. 2 处于徐连双核结构的中点位置使新沂发展滞后于其它
中间县、市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连云港是该区的主要海
港城市,两者及其连线组成了一个双核结构,即徐连双核结
构[8 ] 。在徐州和连云港之间有3 个中间县、市,即邳州市、新
沂市、东海县,其中新沂位于中点位置。徐州和连云港分别得
益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发展速度
快,成为徐连双核结构的两个主要核心,并分别带动其周围地
区的发展,其带动力量同样遵循距离衰减规律。新沂距它们
均较远,受到它们的经济带动力量均较小,使1978 年以来新
沂的发展速度落后于距徐州较近的邳州和距连云港较近的
东海(表1) ,成为徐连双核结构发展中的薄弱环节[9 ] 。
3 有利于新沂及其邻近地区发展的空间结构
3. 1 新沂市域的空间结构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类型地区,其区域开发的方式
与空间组织形式也不同,落后地区一般采用增长极开发模式,
一般地区多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发达地区则一般采用网络开
发模式[10 ] 。
2003 年,新沂全市人口为96. 07 万人,面积为1 571km2 ;
工业产值为32. 82 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 5 % ,人均GDP
为5 646 元[6 ] 。在经济上属于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东部沿海
的欠发达地区,按照区域开发理论,新沂市城的空间开发战略
应逐渐从增长极开发模式向点轴开发模式转变。
新沂城镇体系由市区(新安镇) 和其他15 个镇组成,其中
首位城镇非农业人口占全市的73 %[4 ] ,首位度高达19. 6 ,GDP
占全市的一半以上,表明新沂市域为单核式的城镇体系结构,
市区应是新沂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其他镇为带动其周围地区
发展的增长点。
从新沂市域产业布局的发展来看,一方面,市区作为全市
核心,极化作用最强,产业发展迅速,经济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别的镇中区位条件较好的如高流、王庄、草桥等镇发展较快,
产业集聚明显;另一方面,区域性线状基础设施对市城经济发
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使人口及产业向铁路、公路沿线集聚。这
样,市域内正在孕育以市区为结点的四条轴线:东陇海铁路轴
线、宿新公路轴线、新长铁路轴线、新戴运河轴线。其中,东陇
海轴线有东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徐连一级公路等交通干
线及市区、草桥、瓦窑、阿湖等城镇,经济基础最好;宿新轴线
位于市域的中部,走向与市区发展方向一致,市区对其辐射作
用强,并有宿新公路(231 省道) 通向离新沂最近的地级市
———宿迁市,经济发展较快;因而这两条轴线应是新沂目前开
发的主要轴线,两者呈“T”字型交叉,交点就在新沂市区。这
就是新沂以市区为龙头、以东陇海线和新宿线为轴带动整个
市域发展的“T”字型开发战略。
3. 2 新沂—宿迁双核结构的构建
宿迁是距新沂最近的地级市,与新沂的距离仅有50km ,
只有新沂周围其他地级市徐州、连云港、淮阴、临沂分别与新
沂距离的一半。按照江苏省规划,宿迁将成为苏北新兴的中
心城市、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对宿迁的经济发展
和城市建设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并进行大量投资,使近年来
宿迁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宿迁在交通方面尽管有京杭运河经过的优势条件,但缺
少铁路这个更为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难以满足其经济
快速发展的需要,而新沂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新沂是离
宿迁最近的铁路枢纽,有陇海铁路、新长铁路和胶新铁路在这
里交汇。随着宿迁经济的快速发展,宿迁对新沂铁路枢纽的
依赖性必然不断增强。同时,新沂铁路枢纽也需要依托宿迁
提供更多的货源和客源,扩大腹地范围。所以,宿迁和新沂具
有逐渐增强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与双核结构中的区域
中心城市与港口城市的关系具有类似的性质。
也就是说,在淮海经济区这个较大区域中,徐州和连云港
构成了一个双核结构;而在苏北地区的中北部这个较小区域
中,也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双核结构———宿迁—新沂双核结构。
作为区域开发的有效模式,宿新双核结构的形成对于江苏省
加快苏北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新沂作为宿新
双核结构的端点城市,可以利用较强的边缘效应和集聚效应,
给它作为徐连双核结构中的中点城市的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从而加快新沂由徐连双核结构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向中点核心
城市的转化。
3. 3 新沂中心城市圈的构建
新沂市建委在《加快新沂市城市化进程的意见》中提出:“建设跨行政区的新沂中心城市圈,经济范围包括
新沂市、邳州市、宿迁市、沭阳县、东海县、郯城县。”这一意见
提出的依据是:新沂及其周边的5 个市县总人口在600 万人
以上,有1 个地级市、2 个县级市、3 个县城,它们距各自的上
隶城市较远,受其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但它们都在以
新沂为中心,半径为50km的范围内,与新沂不仅有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及国道、省道等高等级公路相通,还有呈“十”字形
的铁路相连。按照城市场和城市通勤场理论,把新沂中心城
市圈确定在这一范围内,从空间布局看是科学合理的,从运输
通勤和人流物流看是经济高效的。
为加快新沂中心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增强经济
实力,实现由交通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化,这是中心城市圈形
成的内在动力和前提。作为亚欧大陆桥东部的第一个枢纽城
市,新沂对产业集聚的吸引力已逐渐加大,如吸引外商直接投
资已由2000 年的453 万美元增加到2003 年的1 945 万美
元[5 ,6 ] 。其次,要积极与周边市、县开展广泛深入的联系,建立
紧密的联合协作关系,这是中心城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必要途
径。
4 结语
区域有大小之分,可以按空间范围大小分为不同的层次
或等级,进而组合成区域系统或等级体系[11 ] 。县域在全国区
域体系中属于范围较小和较低级的区域系统,其发展必然受
到范围大小不同、层次高低不同的多个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同时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提高,可引起其内部和周围地区新
的空间结构的形成。本文从对新沂在区域发展中滞后问题产
生原因的空间分析切入,按范围由大—小—较大、层次由高—
低—较高的顺序,研究和提出了影响新沂市近期及将来发展
的五个空间结构:上海核心经济圈、徐连双核结构、新沂市域
点轴系统、宿新双核结构、新沂中心城市圈。
区域产业空间结构与任何事物一样经历着一个由简单
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区域
经济条件下,一个区域的产业空间结构演变要经历以下几个
阶段:均质化空间结构阶段、极核化空间结构阶段、点轴化空
间结构阶段、均衡化空间结构阶段[12 ] 。新沂所在的东部沿海
地带,尽管是我国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但其社会经济发展还属
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空间结构的发展目前主要处于极核化空
间结构向点轴化空间结构过渡的阶段。所以,上述影响新沂
发展的五个空间结构中,从发展程度看,上海核心经济圈为典
型的极核化空间结构阶段,发育比较成熟,对新沂发展的影响
最大,是影响目前发展的主要空间结构;徐连双核结构处于点
轴化空间结构阶段,发育已具雏形,对发展开始有所影响;新
沂由于分别处于这两个空间结构的边缘位置和中点位置,目
前在区域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是在江苏省和徐连经济带
中发展滞后的空间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核心经济圈和徐连双核结构对于新
沂在区域横向比较中的发展是不利的,但它们把分散于地理
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并将
创新在地理空间有效地进行扩散,有利于提高整个区域发展
的效率,因而对新沂的纵向(时间) 发展还是有利的。随着新
沂经济实力的增强,新沂内部的市域点轴系统及其邻近地区
的宿新双核结构和新沂中心城市圈分别处于孕育和构建之
中,市域点轴系统会进一步提高新沂发展的效率,新沂在宿新
双核结构和新沂中心城市圈中分别处于端点位置和核心位
置,不仅有利于纵向发展,还有利于在区域横向比较中的发
展,从而将根本改变在区域发展中的滞后局面。
按照区域发展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当区域及其空间结
构发展到一定阶段,集聚机制的作用会减弱,扩散机制将起主
导作用,区域发展差距将由大到小,区域发展又会在较高的层
次上走向均衡。但由于惯性的作用,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
下,只有等到出现集聚不经济时,集聚才会受到遏制,并有可
能由集聚为主转化为扩散为主,这不仅对落后地区,对先进地
区也是痛苦的过程。相反,**的干预能够解决市场机制作
用下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问题,积极的区域发展政
策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可在保证区域发展效率的前提下,
尽量缩小区域发展中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减少当前
落后地区人民的痛苦,避免将来先进地区可能出现的经济萧
条和凋敝。
新沂目前在区域发展中滞后的局面固然有空间方面的客
观原因,但与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够也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新沂在区域中的综合经济区位劣势暂时难以改变,但有
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和省**近年对新沂发展的重视,还有
政策上的优惠如允许新沂保留国家严格控制的经济技术开发
区及财政上的支持等,这些在全国县、市中都是不多见的。应
该说,新沂具备在苏北地区中率先走出经济“低谷”的一定条
件,如果能有廉洁、高效的**的正确领导,充分利用有利条
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逐步改变目前空间结构对发
展的不利影响,实现在区域中的较快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