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查看: 1196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乡的雅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因之,对“家乡”一词倍觉亲切,并赋予许多高雅质朴的代称,且常见于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诗作中,今人对家乡则统以“老家”二字呼之,尤显得亲切感。
  考以桑梓二字代称“家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盖古人住宅旁边常栽有桑树和梓树,是他们父母或长辈所种的,后人用来比喻“家乡”,是对它表示敬意。此外,还有以“故乡”、“故园”、“梓里”……等等的代称也不少,兹撷取数例于下,以飨读者。
  桑梓  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离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故乡  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园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诗:“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园人。”
  家乡  贺知章《回乡偶书》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梓里  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乡国  苏轼《游金山寺》诗:“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乡邦  鲍照《还都》诗:“君王还京国,游子思乡邦。”
  乡关  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井  崔桐《醉李补阙雨中寄题》诗:“白发返乡井,微官有子孙。”
  乡曲  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9: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谢谢哈!0516k731 0516k731 0516k731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6: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嘿嘿谢谢各位了!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扎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14: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一定会的!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沂城市论坛

GMT+8, 2024-6-16 17:58 , Processed in 0.047255 second(s), 13 queries , Xcache On.

苏公网安备 3203810200011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