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颈缺失性髋关节脱位多发生在新生儿或婴幼儿髋关节的化脓性感染使患侧股骨头、颈坏死吸收,残存的股骨大转子部或残端向上移位,以致发生病理性髋关节脱位,并与患侧髂骨发生粘连使其发生僵硬或部分强直,患侧髋关节功能障碍。手术治疗有很多困难,我院近年收治例(7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6例(7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8.3岁。男4 例,女2 例。术前均有患肢短缩,其中短3 cm内2例,3~5 cm 2例,大于5 cm 1例。单侧4例,双侧1例。患侧髋关节不能伸直1例,患侧髋关节疼痛3例,全部病例是经X线检查证实。X线平片显示:全脱位 6例(7髋),6例经CT三维重建为后脱位,股骨头缺失。股骨头高于3~5 cm 3例(3髋), 3 cm以下2例(2髋),大于5 cm 1例(2髋)。髋臼指数30~40°2 例(2髋),大于40°4例(5髋)。 2.手术方式及术中发现:术前行牵引 ,6例(7髋)行切开手术,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粗隆下截骨及股骨颈成形。全部病髋术中均发现股骨头缺失。其中股骨颈残存1~2 cm 2例(3髋),无股骨颈残存4例(4髋)。行股骨粗隆下截骨,将其近端内翻作股骨颈成形,股骨颈延伸3 cm 3例(3髋),3 ~4cm 3例(4髋)。用钢板折后固定3例(3髋),用鹅头钉钢板固定3例(4髋)。术毕半人字石膏固定。 3.术后处理及结果:术毕半人字石膏固定2周,在牵引下行髋关节屈曲训练,3~4周后用CPM从小角度逐渐加大行髋关节功能训练,6~7周后下床站立、抬腿、行走训练下肢功能。髋关节屈曲9°~140°5例(5髋), 70~90°1 例(2髋)。行走步态改善5例,术后仍有双下肢不等长3 例,3例行肢体延长术。 讨论 1.股骨头、颈缺失性髋关节脱位多发生在新生儿期或幼儿期的髋关节化脓性感染,由于患儿年龄过小,不能叙述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更不能准确的指出病变所在位置。以及新生儿及婴幼儿反应能力低下,对疼痛反应不敏感。或是由于低毒性细菌感染,以致临床症状常不典型。绝大多数只表现为患侧下肢活动比对侧减少,过剧烈活动才有患儿哭闹或痛苦表现。全身症状常不典型,或只有一过性表现,未能引起家长和医生的注意,使这些患儿得不到系统的正确治疗和必要的影像学追踪观察,以致发生延误诊断,到这些患儿开始行走后,以及有严重的患肢短缩畸形后,才进行X线检查发现髋关节脱位。因为婴幼儿期有股骨头不显示,常误诊为先天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部分一直未得到诊断而未进行治疗,以致发生残留的股骨颈被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