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会有人问及对于教育部新编中要求中小学必背的古诗,意义何在?
我觉得让孩子从小读古诗词的意义不外乎是,我告诉你我的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告诉你古代人眼中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认同,也可以否认,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你自己去深切体会其中的妙处,毕竟生活是草蛇浅灰,伏延千里,诗意也是...
小时候读过的东西,多半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而已,那时对“美”的体验,也只是浅显的音律之美,不过小学生,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去说自己真正读懂了一首诗词的内涵,诗词之美,在于它承载着作者的人生阅历。因此读诗不止是读诗,更是读人,是读心。
之前有一段时间争论激烈的议题,上海小学要删除一年级课本上的古诗词,但是*发话了,不赞同中小学删除古诗词,所以后来北京方面传出消息,将大幅度地增加中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增加在两倍以上,我不太确定这些消息是不是媒体的断章取义,但我认为不应该删除古诗词,相反确实要加大孩子们对古诗词的认识。
记得上学时期,遇到个很怪的老师,经常布置作业让我们回去背诵古诗词,在语文课上课前10分钟让会背的同学起来背诵古诗词,并讲解诗词的含义以及意境,那时候觉得老师好怪,别的老师都让写各种作业,她却让我们背诵唐诗宋词,后来长大了,成熟了才深感那时候那位语文老师,却是求学数载遇到的好老师,因为那时候背诵了唐诗宋词,也许现在忘记了,但是也体会到了好的韵律、词语和意境,知道什么是好文,背完唐诗宋词的人,气质是不一样的!
唯有当你处于相似的情境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熟于心的诗,触发了共情的钮,才真的能懂得诗词之美。所以有些诗句,可能终我们一生,都并不能真正去读懂。这就是“可遇不可求的运气”。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至少你“读过“。
春天,看到芳草初生,杨柳如烟,突然明白“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夏天,在恭王府湖边纳凉,看风乍起,池中荷叶翻起层层碧波,尖尖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突然心里一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骤起,满地落叶,知道了什么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冬天,寒风凛冽,万物萧锁,却见那一直梅花傲立雪中,闻到梅花的香气,才真正的明白“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看见一场雨,就会想起野渡横舟,曲中折柳;想起对长亭晚,深巷杏花;想起山色空濛,水光潋滟;想起暮烟枫桥,垂下帘栊。看到湖光山色,就会想起高山寒树,猿啼五绝;想起水光潋滟,烟雨楼台。
之前看过知乎上一个问题,你读过的最悲伤的一句诗是什么?有个人回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句诗会有人回答,直到失恋的时候,才深有体会。生活里那个人留下的印记依然历历在目,走过的地方都有抹不去的痕迹。那个人来过你的生活的证据处处皆是,满眼望去,点点滴滴都是你,可是我就是在哪里也寻不得你,这是一种何等的悲伤。 我们总是让孩子学*的很远很深的知识,却忽略了身边最基础的东西,读懂一首诗,就读懂了一个时代,一种心境,一种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