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城市论坛
标题:
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韦一笑
时间:
2011-10-7 19:07
标题:
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还在变动之中。有些社会阶层还没有成型,有些社会阶层还在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做出一个比较成型的模型,不过,比较粗略一点的模型还是可以做出来的。有的学者把社会阶层分为五个等级:上,中上,中,中下,下。这是一种比较简明的办法。不过,我觉得如果舍去各阶层的具体内容,抽象地分为五等级,那只是一个符号系统。这样分出的阶层看不出一个社会的特点,任何社会都可以分成这样的五个等级。有的学者把一个个大的职业群体当作一个个阶层,职业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有着重要影响,但职业和阶层毕竟不是一回事。
在作阶层结构模型时有一个排序问题,即把什么阶层放在上面,把什么阶层放在下面。通常的做法是,把每一个阶层占有的社会资源(如权力、财富、声望)的多少量化成数字,再将各种资源的占有数据以一定的“权数”组合成不同阶层对社会资源综合占有的数字,然后按数据排序,即把社会资源占有量多的排在上面,少的排在下面。这些量化数据应当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取得。我在写这本书时没有亲自做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而是综合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等综合机构和其他学者公布的数据,用直观判断作出排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没有依数据排序,也有一定的直观性。直观判断难免出现争议。例如,《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把领导干部作为一个阶层,放在社会阶层金字塔的顶端,还说这是“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阶层格局不会再有大的变化”。有读者批评说,这是把“官本位”思想永远固化在阶层结构之中。也有批评者指出,把官员这个职业永远放在金字塔的顶端,不是现代阶层格局的特点。批评者举例:英国《星期日快报》在评2002年英国最有影响力的300个重要人物中,尽管首相布莱尔排名第一,而媒体大王默多克名列第三,英格兰球队主教练埃里克森名列第五位,远远超过了排在第42位的英国女王,也超过了大部分内阁部长。
本书的分析方法是,吸收上述五等级简明的优点,考虑各个阶层的职业内容,以财富(收入)为基础,再参照权力、声望因素,直观地将当前中国社会分为以下几个阶层(2008年全国经济活动人口79243万,我们可以算出每一个阶层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
上等阶层
**中、高级官员、国家银行、国有大型事业单位正副领导成员,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垄断企业的正副领导成员,大中型私有企业主,他们的总人数在1200万左右,约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总数79243万的1.5%。
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数量很小,对社会影响很大。他们掌握着国家重大事情的决策权和大企业的决策权。他们制订一个政策可能影响众多人地位的升降。他们的一项投资决策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的就业机会,他们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媒体,可以影响社会舆论。
就财富而言,**高级官员并不处在金字塔的顶端,但收入也比较丰厚,他们的权力和声望都处在社会各阶层之上。国家银行和国有大型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国有及国家控股大公司的董事长、经理,其财富、声望、权力三项综合无疑处在社会各阶层之上。大型私有企业主财富处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顶端,权力和声望的地位次于他的财富地位。但这些人有的当上了某一级政协委员,有的与各级权力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个阶层的成员之间除了工作交往以外,平时还有非工作交往。
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们,好像峨眉山的金顶,他们的财富和社会行为常常被高处的“云雾”所笼罩,社会上对他们只能有一个朦胧的印象,很难得知其真面目。越到顶端越是朦胧。
上等阶层有一个共同的心态,这就是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高官怕失去权力,他们担心机构改革影响自己的位置,对于“小**,大社会”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他们抱着矛盾的心态,既怕因改革不积极而失去官位,又怕改革以后削弱了权力。大型私有企业主对改革以前否定私有经济的政策心有余悸,担心一个早晨会失去财产。他们最希望宪法中写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当今上等阶层的人不一定都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知道,今后这个阶层的成员必须是名牌大学毕业或有更高的学历。因此,他们中有的人读“在职研究生”,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年纪大一些的无法读在职学位,就千方百计地为子女选择好的学校,并动用一切社会关系为子女安排好的位置,为把自己的地位传给子女创造条件。一些家族式的私有企业家干脆把儿子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中上阶层
高级知识分子(约300万)、中高层干部(约200万)、国家和省属事业单位中高级管理人员(约100万)、中型企业经理和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约500万人)、中型私有企业主(约150万)、外资企业的白领雇员(约200万)、国家垄断行业的白领职员和资深蓝领员工(金融保险、电信、电力、铁路等行业,约1000万人)总共大约2500多万人左右,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79243万的3.2%左右。
这些人处于中国社会的中上层位置。对普通人来说,上等阶层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但他们认为经过努力中上阶层是可以达到的。中上阶层是普通人心目中的成功象征。
这里说的中高层干部是指局级、处级干部(这还得看所处的位置,如果在县里,科级干部在县里也算中上层了)。这两级干部没有决策权,上司对他们的地位升迁有着决定性作用,上司决定他们的命运。他们是各项政策的实际操作者。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审批”权。在社会转轨时期,这些“审批权”有很高的含金量。但他们也得小心,要职务提升,就得廉洁一点;太廉洁,又很清苦。他们只好在二者之间“踩钢丝”。也有人大胆地利用权力聚敛财富,再将这些财富的一部分“孝敬”上司以获得升迁,但这毕竟是很危险的游戏。
中型私营企业主,指注册资本在500万到1000万元之间的私有企业主。他们的财富应当处于中上或上等地位,但由于声望处于中下或中等地位,所以综合起来成为中上等阶层。中型公有企业经理和大型企业高管人员还是工薪族。他们的财富没有同规模的私有企业主那么多,但其权力地位和声望地位高于私企主。无论是公有还是私有中型企业经营者,他们在很不规范的市场中拼搏,风险大,他们希望企业发展起来,有时又担心“红旗能打多久”,一个决策失误就会使企业走上困境。为了企业发展他们不得不用各种手段去“寻租”。在这批人当中,行贿并不是个别现象。
高级知识分子的声望地位是很高的。他们中间的科学家在每次职业声望调查中都名列前茅。他们的收入不如私有企业主和企业经营者,但非常稳定。他们虽然没有行政权力,但官员们也很尊重他们,他们说话有分量。
中等阶层
据国家人事劳动部门数字,2008年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中就业专业技术人员数2882.6万人,其中:高级284.6万人(已划入中上阶层);另有在非公有经济单位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约有1500万人,党政机关公务员约1100万人(其中有200万人划入上等和中上等阶层)、大、中型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约有1000万人,国有垄断企业的普通职工1000万人,2008年,全国有私营企业有650余万户,个体户2700万户,将这两个群体按五等份分,私营企业的中层及中层以下、个体的高层和上中层以上可列入中等阶层,则私营企业主中的300万户、个体工商户的1200万户人,可列入中等阶层,这两类1500万户,其经济活动人口大约2500万人。再加上其他处于中等地位的经济活动人口1000万人。以上总计约10499万人,占全经济活动人口总数79243万人的13.3%。
他们的收入、权力、声望或者三者的综合,处于高层、中上层之下,而又在其他阶层之上,他们的社会地位处于中等。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掌握并提供市场需要的职业专业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春玲研究员主张,把城镇人均收入的2.5倍作为划分收入中产阶级的标准。则2008年这个阶层的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应为39452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0.8元),可归整为4万元。但是,随着房价猛涨,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在4万元的家庭,如果他贷款100万元买了90平米的房子,他每月的工资扣掉了还贷以后就所剩不多。如果他靠租房生活,每月租金得两三千元,日子也会过得很紧张。从这个角度考虑,这样的收入很难说是中产阶层。
这个阶层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只要努力,他们中相当多的人可以进入中上阶层。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也有向下流动的可能,但比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要小。所以,他们有比较安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中等阶层比较重视子女教育。只要子女愿意读书,他们都希望孩子有大学毕业或更高的学历文凭。为了子女上学,他们不惜拿出终身的积蓄。
中下阶层
农民阶层(农村稳定劳动力阶层。主要是指在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2008年乡村从业人员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为28363.6万人。扣除专业技术人员,这个行业的体力劳动者约有2.75亿人);城乡两栖阶层(即农民工,约2.35亿人);这两部分共有51863万人,扣除农民和农民工人数重复统计的大约5000万人,还有46000万人。工人阶层8000万人。则农民、农民工、蓝领工人共有54000万人。这个阶层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阶层。他们的收入地位、声望地位处于中下水平。权力地位更是低下。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79243万人的68%。
中下阶层中如果再分层次的话,工人较高,其次是农民工,农民最低。作为两栖劳动者的流动农民工的收入在工人和农民二者之间。
这个阶层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不多,但他们寄希望于子女,为了下一代的地位能比他们高。其中有些家庭忍受着种种困难也要让子女上学,但是多数家庭无能为力,能让孩子上个初中就算不错了,能够上大学的农家子弟是百里挑一的。工人子女多数上职业中专,上大学的也是少数。
下等阶层
城乡贫困人口,如农村无地、无业者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这部分人约14500万人。其中,城镇贫困人口近2000万人,进城民工贫困人口250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约1亿人(2009年中国**将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将合二为一,贫困线定为年收入1067元人民币,约为150美元,平均每天0.41美元。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按照贫困线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这个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国,包括非洲国家)计算,联合国2006年按这个贫困线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为235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结论,绝对贫困人口为1.4亿左右。我保守些估计为1.2亿人)。14500万人口除以赡养系数,就是经济活动人口。折合经济活动人口1.1亿。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79243万人口的14%。
这个阶层的人没有固定收入,他们只能找点临时工作取得微薄的收入,有的连临时性的工作都找不到。城市的失业工人和下岗工人还可以得到一点最低生活补贴,农村的无业者成为没有生存基础的游民。他们的子女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本人和他们的子女也很难向上流动。
—————— 摘自《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
相思瓜王
时间:
2011-10-7 19:18
{:soso_e100:}
作者:
6月的夏天
时间:
2011-10-7 19:27
{:soso_e100:}
作者:
xinyilaoda
时间:
2011-10-7 19:43
{:soso_e175:}
作者:
生,灵
时间:
2011-10-7 19:51
比对一下,无语泪奔{:soso_e109:}
欢迎光临 新沂城市论坛 (http://bbs.0516k.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